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传薪火,逐梦架桥梁

  青春传薪火,筑梦架桥梁
  
  ——返乡宣讲感悟
  
  2025年,曲阜师范大学将迎70周年校庆。在这个特殊年份,作为翻译学院2024级学子的实践队员,重回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宣讲,这场跨越三年的“双向奔赴”,让实践队员对成长、传承与责任有了更深感悟。
 
  
  站在班级讲台上,望着台下师弟师妹们期待的面孔,实践队员懂了“薪火相传”的重量。当说出“三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时,善意的笑声让宣讲成了温暖对话。展示校园风光照片,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向往,实践队员意识到分享或许正为他们埋下未来种子。
  
  专业介绍环节,实践队员没急着罗列课程表,而是先问大家对翻译专业的印象。同学们的回答让实践队员想起高中时对语言专业的模糊认知。于是,实践队员结合自身经历,把学习生活还原成具体场景,展示就业案例时,台下的惊叹让实践队员明白,打破刻板印象要用真实经历说话。
  
  图为“曲园七秩,薪火承韵”实践队员在分享大学生活李佩泽供图
  
  互动问答环节最让人动容。有同学问学翻译是否枯燥、要背很多单词,实践队员分享自己闹笑话的经历,告诉他们语言学习重在交流乐趣。有同学关心海外交流项目,实践队员详细介绍,看着认真记录的他,实践队员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还有同学担心英语基础一般能否学好,实践队员坦诚分享自身经历,鼓励他们起点高低不是关键。这些问答让实践队员体会到,自己的经验能照亮他们前路。
  宣讲间隙在咨询台值班,高一十班同学拿着介绍册问实践机会和真实项目情况。实践队员展示证书和案例,告诉他学院注重实践育人,大一下学期就有项目可参与。他眼睛发亮说这正是期待的学习方式,实践队员明白教育不经意间的点拨可能改变人生轨迹。
  
  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赵老师说:“你们这些‘过来人’的分享,比老师讲十遍都有用。”这让实践队员陷入沉思,高中时觉得老师和师哥师姐的叮嘱“老生常谈”,如今自己分享才懂那些话饱含前人智慧。分享时间管理是传递智慧,讲解招生政策是减少迷茫,描述大学生活是注入勇气,这是教育传承的生动体现。
  
  返程路上,实践队员翻看照片和提问记录,“译路同行”理念有了新内涵。实践队员们像桥梁,一头连着故土,一头通向未来;一头承载母校培育之恩,一头肩负指引后辈责任。分享曲阜师大特色、专业魅力、大学生活,是以行动回报母校,践行“饮水思源”校训。
  
  这场宣讲让实践队员对专业认同更深。翻译是文化桥梁,返乡学子也搭建着高校与中学的桥梁。准备资料时重新梳理课程体系,曾经头疼的课程成了介绍时的骄傲资本,原来分享是自我升华的过程。
  
  回校整理图片,看到咨询同学发来制定英语学习计划、想试试翻译专业的消息,想起留言本上“远方有风景,脚下路要踏实”的话,实践队员明白“薪火相传”藏在具体瞬间里,是迷茫时的指引、困惑时的解答、退缩时的鼓励。
  
  这场宣讲是双向成长旅程。实践队员在分享中梳理成长轨迹,在解答中深化专业认知,在交流中重拾追梦初心。母校梧桐依旧繁茂,书声依旧清脆,实践队员从聆听者变成分享者,从幼苗变成枝干。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实践队员不仅要汲取知识,更要传递所学。曲阜师大“学子返家乡”的返乡宣讲活动,是用青春搭建教育桥梁的实践。推开高校大门缝隙,让师弟师妹看到广阔世界,是为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夕阳西下,收到老师发来报告厅黑板写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照片。这八个字是对师弟师妹的期许,也是对实践队员的鞭策。宣讲虽结束,但责任种子才发芽。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校训的践行,每一座桥梁都是为母校育人华章续写的青春注脚。
  
  在曲阜师大70周年校庆之际,未来实践队员会带着感悟前行,在翻译道路上精进,传递薪火相传使命,让青春梦想在知识桥梁上绽放,为母校发展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献礼校庆。
    来源:李佩泽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