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航海学院8月4日讯】(通讯员 王文悦 刘瑞敏 陈相宇 李志凯 程志阳 蒋天翔 林宇鸿)七月,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赤翎逐光”实践队深入福建安溪,开展“探迹嘉庚志,逐光诚毅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深度访谈,在茶韵书香中感悟嘉庚精神的时代脉动。
齿轮转动诚毅魂
实践队首站来到安溪铁观音集团。在厂史馆内,队员们通过老照片与旧器械,了解茶厂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品牌化的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实践真知。在安溪茶厂旧址,队员们亲身体验摇青工艺,学习茶叶储存知识,感悟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领悟制茶匠人精益求精的“诚毅”精神。
芒果树下的教育史诗
实践队的第二站来到了安溪慈山中学,在校内百年芒果树下聆听李尚大先生倾资办学的感人事迹。受陈嘉庚先生影响,李尚大秉持“治贫先治愚”理念,捐资逾5000万元建成现代化校园,改善当地教育条件,彰显侨胞“教育救国”的赤诚之心。队员们通过校史学习,深刻感受到嘉庚精神“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坚定了传承教育报国使命的决心。
感悟清廉之风
此后,实践队走进安溪县湖头镇,参观清代名臣李光地故居新衙昌佑堂。在其第十一代孙的讲解下,队员们通过“三赐御匾”及《家训·谕儿》,学习李光地清廉治世、修身齐家的儒家风范。其家风与嘉庚精神“公而忘私”的内涵相呼应,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嘉庚精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立志以先贤为榜样,汲取精神力量,厚植家国情怀。
青砖刻录烽火弦歌
而后,实践队来到安溪文庙,探寻集美学校内迁历史。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参观戟门、大成殿,了解孔子思想在安溪的传播。当听闻抗战时期陈嘉庚率领集美学校师生内迁至此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时,队员们深受触动。安溪文庙的文化积淀与嘉庚兴办教育的内核紧密相连,既为师生提供求知净土,也诠释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精髓。队员感慨:“触摸青砖,耳边仿佛响起炮火中的晨读声,文庙既是圣殿,更是‘教育救国’的精神碉堡。”
一缕茶香联寰宇
在中国茶都,实践队则深入了解安溪茶艺的千年传承与现代创新,学习茶叶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从海上茶路到全球贸易网络,安溪茶商始终坚守品质与诚信,与嘉庚先生倡导的“诚毅”精神高度契合。茶艺发展与实业报国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商业文明的精髓,激励队员们以诚信为本,勇担时代使命。
校训石前的青春对话
实践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安溪铭选中学开展调研交流。通过参观校园、师生座谈,实践队深入了解这所学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切身感受侨胞捐资办学对地方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在班级宣讲环节,实践队员从校园环境、特色专业、嘉庚精神传承等角度,生动展现了集美大学的办学特色与文化底蕴,引发了在场学子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活动期间,团队围绕“嘉庚精神的传播与认知”这一主题发放问卷,并对师生进行深度访谈。这些来自教育一线的真实声音,如同清澈的明镜,映照出嘉庚精神在新时代教育沃土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生动图景。
此次安溪之行,“赤翎逐光”实践队以茶乡为课堂,以历史为教材,在茶厂的机械轰鸣里感悟匠心诚毅,在侨校的朗朗书声中见证教育传承,在李光地故居的楹联家训中体悟清廉家风,在文庙的青砖黛瓦间聆听抗战弦歌。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嘉庚精神不仅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更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并立志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继续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赤翎逐光”实践队 指导老师:邹舒琦 责任编辑:林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