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谁家孩子跑得最慢
张、王、李三家各有三个小孩。一天,三家的九个孩子在一起比赛短跑,规定不分年龄大小,跑第一得 9 分,跑第二得 8 分,依次类推。比赛结果显示各家的总分相同,且这些孩子没有同时到达终点的,也没有一家的两个或三个孩子获得相连的名次。已知获第一名的是李家的孩子,获第二名的是王家的孩子。获得最后一名的是谁家的孩子?
算法思想
按题目的条件,共有 1+2+3+…+9=45 分,每家孩子的得分应为 15 分。根据题意可知,获第一名的是李家的孩子,获第二名的是王家的孩子,则可推出:获第三名的一定是张家的孩子。由“这些孩子没有同时到达终点的”可知:名次不能并列,由“没有一家的两个或三个孩子获得相连的名次”可知:第四名不能是张家的孩子。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score[4][4];
int main()
{
int i,j,k,who;
score[1][1]=7;
score[2][1]=8;
score[3][1]=9;
for(i=4;i<6;i++)
for(j=4;j<7;j++)
for(k=4;i!=j&&k<7;k++)
if(k!=i&&k!=j&&15-i-score[1][1]!=15-j-score[2][1]
&&15-i-score[1][1]!=15-k-score[3][1]
&&15-j-score[2][1]!=15-k-score[3][1])
{
score[1][2]=i;score[1][3]=15-i-7;
score[2][2]=j;score[2][3]=15-j-8;
score[3][2]=k;score[3][3]=15-k-9;
}
for(who=0,i=1;i<=3;i++,printf("\n"))
for(j=1;j<=3;j++)
{
printf("%d",score[i][j]);
if(score[i][j]==1)
who=i;
}
if(who==1)
printf("最后一名是张家孩子\n");
else if(who==2)
printf("最后一名是王家孩子\n");
else
printf("最后一名是李家孩子\n");
return 0;
}
调试运行结果
根据算法思想,通过程序的运行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753
861
942
最后一名是王家孩子
总结
本实例主要运用了二维数组的引用和循环的嵌套。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形式为“数组名[下标1][下标2]”。例如“a[1][2]”其下标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 0 的整型常量、整型变量或者整型表达式。
引用二维数组元素时,下标不要越界,也就是说下标值需要从 0 开始,但不要超过行、列的范围。
- C语言获取矩阵的最大值及其下标
- 本实例要求使用二维数组将一个 3×4 的矩阵中所有元素的最大值及其下标获取,通过该程序,掌握二维数组的引用知识。
- 03-09 关注:0
- C语言谁家孩子跑得最慢
- 张、王、李三家各有三个小孩。一天,三家的九个孩子在一起比赛短跑,规定不分年龄大小,跑第一得 9 分,跑第二得 8 分,依次类推。
- 03-09 关注:0
- C语言狼追兔子问题
- 一只兔子躲进了 10 个环形分布的洞的某一个,狼在第一个洞没有找到兔子,就隔一个洞,到第三个洞去找
- 03-09 关注:0
- C语言兔子生兔子问题
- 假设一对兔子的成熟期是一个月,即一个月可长成成兔,那么,如果每对成兔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
- 03-09 关注:0
- C语言矩阵转置
- 本实例是利用数组解决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转置问题。
- 03-09 关注:0
- C语言求回文素数
- 任意的整数,当从左向右读与从右向左读是相同的,且为素数时,称为回文素数。求 1000 以内的所有回文素数。
- 03-09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