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实验室里,两位00后女孩俞佳佳和胡蝶正围着一群“小家伙”忙碌——这些活跃的黑水虻幼虫,将成为她们创业故事的核心。这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团队,正筹备推出国内首个以昆虫蛋白为核心的宠物食品品牌“虫知味”。尽管产品尚未正式投产,但她们已吸引农业农村部门关注,并计划于今年9月启动试生产,目标直指千亿级宠物食品市场。
“冷门”赛道上的青春实验
“养虫子能有什么前途?”这是俞佳佳和胡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创业灵感源于一次调研:中国宠物食品70%的原料依赖进口,而厨余垃圾处理难题长期存在。“黑水虻能吃掉比自身体重200倍的有机废弃物,14天就能转化为高蛋白饲料。”团队负责人俞佳佳说,这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清道夫”,既能缓解粮食压力,又能提供优质宠物蛋白。
尽管项目仍处于创意阶段,但团队已构建清晰的技术路径:通过生态养殖技术提升昆虫蛋白产量,利用低温工艺保留营养活性,并基于宠物健康数据开发差异化配方。农业农村部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评价:“这个方向既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又填补了市场空白。”
藏在实验室里的“中国方案”
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动物科学实验室,团队成员正调试着第三代养殖设备。不同于传统粗放模式,她们通过动态环境监控和营养调控技术,让幼虫存活率突破99%。“我们就像给虫子请了‘营养师’。”胡蝶笑着打比方,通过优化虫群生长曲线,昆虫蛋白的消化吸收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95%。
技术突破带来的改变肉眼可见。在温州某宠物医院的实测中,使用“虫知味”产品的猫咪泪痕减少近八成,粪便异味下降超六成。“以前总担心宠物粮含添加剂,现在看到成分表只有黑水虻和天然谷物,立马就下单了。”养宠人林女士的分享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蓄势待发的“9月计划”
尽管产品预计9月才进入试生产阶段,团队已开始布局市场。在温州某高端宠物店的盲测中,“虫知味”试用装获得83%的消费者认可,复购意向达65%。目前,团队正与代工厂共同优化生产流程,并申请5项发明专利。“我们希望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胡蝶透露,项目已入选学校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预计将获10万元专项资助。
从实验室到货架,这群年轻人正用黑水虻书写中国青年的创新答卷。当同龄人追逐互联网风口时,她们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具社会价值的道路——用“冷门”昆虫蛋白,破解宠物食品进口依赖,激活乡村经济,守护绿水青山。正如团队宣言所写:“别人眼中的‘虫’,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在宠物食品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虫知味”的出现为市场注入一剂“绿色强心针”。这群00后创业者用实验室里的“虫子实验”,诠释着Z世代对可持续创新的独特理解——既敢挑战行业规则,又善用商业思维链接社会价值。她们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创新,往往始于对“冷门”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