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翼知行队探寻航海教育的时代脉搏
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海洋情怀
始终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冲锋号
海翼知行社会实践队
走进海事“大脑中枢”
走进海巡执法船
直面“海上守护神”
触摸蓝色国土的力量
逐梦深蓝
向海图强
2025年7月1日,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甄荣、张钊、王树武三位老师率领"海翼知行"实践队,深入厦门海事局VTS中心和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开展调研实践,在专业前沿探寻航海教育的时代脉搏。
01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织密海上安全防线
厦门市海事局VTS中心
厦门海事局VTS中心作为辖区海上交通管理的“智慧大脑”,肩负着厦门港船舶交通组织、动态监控和应急指挥等核心职能。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航运枢纽,这里日均监管200余艘次船舶进出港作业,协调100多个泊位的靠离泊作业,通过专业团队的精准研判和智能系统的协同配合,为厦门港的安全高效运行构筑起坚实屏障。
实践队员与海事专家面对面交流
实践队员们在与海事专家深入交流中启迪思维、开拓眼界。这场实践不仅打开了智慧海事监管的认知之窗,更搭建了航海学子面向未来的成长阶梯——置身航运业智能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洪流,我们既要厚植专业底蕴,夯实航海核心技能,在传统技术与数字变革间架设贯通桥梁;更要拓宽创新视野,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航海智慧+数字安全"的融合能力矩阵。
聚焦厦门港安全监管
在海事局的各部门通力合作下,渔船监管效能显著提升,海上安全事故发生率实现稳步下降。实践队员在与业务骨干的深入研讨中发现,当前仍面临航道环境复杂等现实挑战,亟待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创新技术手段,持续完善海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聚焦厦金跨海通道建设新进展
队员与工作人员深入研讨VTS中心监督效能提升路径,探索如何最大限度规避建设风险。同时,围绕AI在推进航道改造、桥墩建设及规划运营等环节的赋能作用展开交流 。
从五通客运码头展望智慧港口发展
由码头动态监测与航线保障探索到智能港口智慧码头开发应用及效益,队员们关注厦门港口智能化建设,对未来推进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革提出建设性方案。
实践队走进60米级海上执法船,该船主要巡逻区域为厦门港外海区,主要负责现场协调与筹备工作。队员同时围绕船舶运行、环境影响及工作压力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保障任务高效推进,守护海域安全。
02
科技赋能救捞运动
铸牢海上生命防线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
厦门基地
怀揣着对海上救援事业的敬仰与好奇,同学们又走进了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
在这里,同学们一起聆听了海上生命守护者的动人故事,感悟新时代海上救捞精神,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
东海救助局厦门基地
自1976年中国救捞系统遵照周总理指示筹建,到 2003 年体制改革焕发新生,厦门救助基地的每一步都写满坚守。
从最初的小舢板到先进救助船,从基础潜水服到全密闭通讯头盔,无人机 + 无人艇 + 水下机器人组成救援天团,科技感拉满!
基于海上搜救的模拟器设想
海上搜救模拟器需突破基础层面,构建多维度高保真系统。当前训练需求为模拟极端环境及厦门周边复杂水文条件,实现多角色协同训练,融入各种感官技术提升真实感,对接历史案例数据库转化训练模块,优化救援策略。
基于历史数据海上搜救措施集成平台
充分利用大数据模型,构建搜救知识库。搭建全流程信息采集网络,实时采集事故各阶段数据;具备强大数据分析能力,用机器学习挖掘最优救援方案;建立标准化数据共享机制,整合外部数据,设可视化平台,为救援策略等提供支撑。
基于救助案例先验知识风险预测探讨
在决策支持方面,当前实际应用中亟需智能决策辅助。尤其是面临复杂场景下,完全依靠人力的现场指挥调度已经无法最小代价的应对风险。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生成多种救援方案,并对各方案的可行性、救援效率、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排序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促进理论发展
科技赋能海上救援
海翼知行
王俊豪
参观厦门海事局与救助站,让我对海上安全保障工作有了全新认识。海事局先进的监控系统、严谨执法流程,救助站精密齐全的救援设备、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都令人赞叹。目睹他们的工作日常,深感其责任重大。此次参观拓宽视野,也让我由衷敬佩这些海上安全守护者。
刘伟晔
无论是海事VTS的联通海天,还是中国救捞精神的英勇无畏,无一不在默默酝酿着保卫祖国海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惊雷。
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救助局队员逆浪而行的身影,犹如镌刻在浪尖的银色勋章。“海翼知行”实践队成员指尖触及的,不仅是救援设备冷冽的金属光泽,更是炽热如朝阳的生命守护故事——那些在浪涛间传递的赤诚,正化作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