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兴安县的红土地上,盛夏的阳光映照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也见证着新时代乡村的蜕变。7月18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八桂星火,征途铸魂”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与发展活力的土地,在红色教育中淬炼初心,于文旅发展里触摸时代脉搏。
城西社区:在温情守护中传承红色基因
清晨的阳光洒满社区,实践团抵达兴安县兴安镇城西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活动在此展开。社区活动室里,实践团指导老师乔泽东以“湘江战役精神传承”为题,为在场成员与社区的小朋友们动情讲述:“每一寸血色土地都是鲜活的教科书……”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往事,如同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实践团指导老师乔泽东给兴安镇城西社区的小朋友讲述红色故事
实践团向小朋友们阐释党的精神与中国梦内涵
随后,实践团成员组织社区小朋友开展红色故事有奖竞猜活动,用互动游戏传递红色文化;通过防诈骗、防溺水等知识宣讲环节,则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画笔在纸上勾勒出五星红旗时,实践团成员霍华孔感慨:“红色基因的传承,正在这些细碎的温情里生根发芽。”
实践团与兴安镇城西社区工作人员和小朋友们合影
文旅对话:在发展蓝图中焕发红色光彩
午后,实践团走进兴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与当地工作人员开展深度座谈交流。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汪海啸结合县域地图,向实践团成员们系统介绍了兴安红色旅游的发展:“以湘江战役纪念馆、猫儿山为核心,我们正在构建‘红色+生态’的新文旅矩阵。”兴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旅游股一级主任科员罗基富则聚焦灵渠的历史渊源,向成员们阐述其作为古代水利工程奇迹的价值,强调“红色旅游是与历史文化共生共荣的”。
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工作人员深入探讨
座谈中,乔泽东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同与会人员深入探讨“风力发电与自然景区融合”的可能性,为兴安文旅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的设想,引导在场成员思考“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协同”的问题,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为红色资源的时代转化探索了方向。
实践团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
从城西社区的红色课堂到文旅局的发展蓝图,实践团成员在行走中读懂:红色基因从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融入生活的传承;文旅发展也并非遥远的规划,而是多方协作的生动实践。正如队员李佩学在日记中所言:“当湘江战役的悲壮与灵渠的千年智慧交织时,我们读懂了‘传承’二字的重量——既要守护红色历史的根脉,也要让这份精神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焕发新生。”(通讯员:彭长春、别沛昀、乔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