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锡”域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前往江苏省无锡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前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的中国泥人博物馆,参观馆藏的泥人展品、阅读关于泥人的历史记载,以了解泥人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地域特色及艺术风格。团队还前往无锡南长街的惠山泥人咖啡厅,向惠山泥人传承人学习基本的泥人制作与了解惠山泥人传承与发展现状,探索惠山泥人艺术发展新途径。
中国泥人博物馆坐落于无锡惠山古镇,以独特的泥人工艺为展览主体。抵达中国泥人博物馆后,实践团首先步入的是历代泥人展厅。展厅内陈列着诸多宋、元代的类泥人作品以及明清代的泥人佳作。在此,实践团了解到,泥人艺术源于汉唐的陶俑,其有记载的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至清代发展至巅峰,并一直传承至今。随后,实践团进入博物馆的惠山泥人展示区。展区内展出着一座由众多等身的泥人组成的古镇与各泥人创作大师制作的诸多中小型泥人作品,如柳成荫大师的作品《八仙》、《关公》、王东木大师的作品《牡丹亭》、李仁荣大师的作品《瞎子阿炳》等。此外,展馆对“捏手”、“装头”、“插棒”、“扳势”、“打底”、“开相”、“上色”等惠山泥人手捏十八法进行了基本介绍。
图为中国泥人博物馆展品《洛神》 陈俊豪 供图
离开中国泥人博物馆,实践团随即前往惠山泥人咖啡厅,向在此任职的惠山泥人传承人学习泥人制作,了解惠山泥人行业的发展现状与传承情况。“作为无锡本地人,我从小就知道无锡有泥人这个特产。毕业之后进入了惠山泥人厂学习,就开始干这一行,一干就干了30年。”在教导实践团成员捏惠山泥人时,传承人向实践团分享了自己进入泥人行业的缘由。“您是怎么看待泥人这个非遗产业的现在和未来呢?”对于实践团关于泥人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问题,传承人是这样回答的:“其实做泥人一行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作为非遗产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传承会断,我们现在就是致力去把它维护好,所以我们去招聘一些年轻的学员,为了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她说,只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使得惠山泥人不断散发活力,随时代一同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欣赏展品 陈俊豪 供图
“其实这就是创作,创作是会带来很多快乐的。”传承人一边娴熟地调整着实践团成员捏出的泥人雏形,一边面带微笑地说到,“你想捏出什么东西,可能最后会捏成其它东西,当然,我们需要尽量把它捏成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很有乐趣的。因为你想捏出什么形就可以去把它捏出什么形。”
“我想说:‘你们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大的感动’。”传承人的一番话传达了无数奋斗在非遗传承第一线的传承人们的心声。
图为惠山泥人传承人与团队成员谈话 李杨铭 供图
“老一辈人大多都知道泥人,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是不知道泥人的,而传承就会在这个地方断掉。所以为什么现在会有DIY,为什么会有泥人彩绘项目,包括这个咖啡店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年轻人知道泥人是怎么一回事。”面对非遗传承难的问题,惠山泥人选择主动“接地气”,积极与流行文化靠拢,推进传统泥人行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独创泥人主题咖啡厅,以年轻人易接受的方式,吸引更多青年主动了解泥人行业,接触泥人行业,为泥人技艺的传承提供土壤。
“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惠山泥人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它长什么样。直到今天亲自了解体验之后,我才发现它是那么具有美感、那么具有魅力,”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陈俊豪抱着他亲手制作的泥人“小脑虎”如此说到。此番惠山泥人探秘之旅,使实践团成员得以揭开惠山泥人的面纱,了解惠山泥人的艺术价值与传承意义。面对惠山泥人的传承困境,实践团也将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惠山泥人在新时代里接续传承与向前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陈俊豪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