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静媛 王喆峰 杨婧奕 沙雪蕊 牟越)为深入了解“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的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助力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自6月25日起,湖北民族大学“法润乡野,知行同兴”法律明白人调研队前往利川市,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探究基层法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对话司法机构:解码法治人才培育“利川方案”
活动首日,调研队在利川市司法局座谈会上获悉,自2021年启动培养工程,利川市以“梯次培养、动态管理”为原则,通过校地联动、科技赋能、实践锻炼等创新举措,已累计培育4280名“法律明白人”。特别是在2024年10月,利川市与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合作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法务学院’,为基层法治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
调研队成员围绕“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考核激励等关键问题,与司法局工作人员展开热烈讨论。
队员卢美琳提出疑问:“在‘法律明白人’培养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司法局牟辉回应称,利川市通过安排“法律明白人”参与各类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图为队员们与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深度交流。牟越 供图
深入汪营镇:直击基层法治实践“鲜活现场”
6月27日,调研队走进利川市汪营镇。通过调研汪营镇综治中心,得知当地90名以村干部为主的“法律明白人”,依托专业培训形成“镇村联动、梯次赋能”工作机制。
同时,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向调研队详细介绍了“证件核验 + 实地取证 + 多方协商”的矛盾化解工作法。
队员徐静媛感慨道:“这种创新的工作方法充分结合了法律程序和乡村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大大减少了司法诉讼的发生。”
据了解,该工作法实施后,土地纠纷等常见矛盾的发生率下降了30%以上。
图为队员们对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享访谈。杨婧奕 供图
走访一线人物:聆听法治服务基层声音
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汪营镇齐跃桥村,调研队走访了温朋飞、牟屏等多位法律明白人。
他们用方言土话,通过院坝会、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普法。
法律明白人牟屏说:“我们用村民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讲解法律知识,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在科技赋能方面,智能法律工具的应用引起了队员沙雪蕊的关注:“这些智能工具能够快速完成法条检索、文书生成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面对经费保障等难题,汪营镇探索建立了“动态管理+荣誉激励”机制,通过颁发荣誉证书、优先推荐评优等方式,激发“法律明白人”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汪营镇还深化与“乡村振兴法务学院”的校地合作,持续加强专业培训。
图为队员们对温朋飞开展面对面采访。王喆峰 供图
“法润乡野,知行同兴”法律明白人调研队负责人总结到:“此次实践通过实地走访利川市司法局、汪营镇、齐跃桥村,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系统掌握了基层法治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与现实困境。这些调研成果不仅为剖析‘法律明白人’培育机制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积累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