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在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支持下,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欣长征・彩虹行”支医支教团再赴山西临汾,践行“弘化家园・麦心助学”使命。志愿者们敲开一扇扇饱经沧桑的家门,看看那些在苦难里挣扎的孩子,让更多人听见他们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故事。
一、媛媛:破碎家庭中向上
踏入媛媛起居之所,生活重压如影随形。母亲迭经丧夫、再婚,身患癌症晚期仍以家庭保姆为业,劳顿且收入难稳;继父司驾货车,经济状况未向母女袒露,家庭关系疏离淡漠。
志愿者走访时,母亲刚从打工的工厂下班,脸上带着疲惫。媛媛正坐在桌边专心做题,志愿者与她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后便不再打扰她学习,媛媛又低下头继续书写。母亲说,这孩子懂事,知道家里难,学习从不用催,成绩在班里一直靠前,墙上贴着的几张奖状,是这个家最亮眼的东西。姐姐为了减轻负担,初中没毕业就去县城的美容院当学徒,没什么收入,偶尔会给媛媛带些旧本子回来。家里的开销,小到媛媛的铅笔橡皮,大到母亲的复查费用,全靠母亲一人扛着,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媛媛从不说苦,只是默默把劲都用在学习上,仿佛那是她能抓住的、改变生活的唯一绳索。
媛媛家墙上的奖状。徐陈佳 供图
二、璇璇:重压生活下守望
璇璇的家庭,满溢生活褶皱。奶奶身患高血压、腰椎疾患,行动维艰仍肩负接送孙辈之责;璇璇的父亲,曾经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一场突如其来的腰疾,让他不得不卧床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家里的经济来源几乎断绝,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历经波折,父亲的腰疾初愈,为了能多挣些钱补贴家用,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赴京务工的路途。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到手的薪资却十分微薄,仅仅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母亲留在县城营生,兼顾子女学业辅导,收入微薄。志愿者走访时,璇璇刚放学归来,见志愿者便笑着问好,放下书包就去帮奶奶捶背。璇璇如春日新苗,成绩优异、性情恬然,以懂事熨帖家庭褶皱。她将生活重压,化作向上驱力,于守望中,聚起照亮家庭的温暖微光。
志愿者与璇璇的家人沟通。徐陈佳 供图
三、蕊蕊:漂泊日常里成长
探访蕊蕊家庭,父母务工的漂泊感扑面而来。为了生活,蕊蕊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父亲从事自由职业,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可能今天在这个工地打零工,明天又要前往另一个地方跑运输,收入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母亲暑期返乡暂伴,平素由身体欠佳的祖父母照护。家中治疗药物随处可见,祖父母拖着年老患病的身躯养育一个孩子,同时还要定期买药复查,无疑给这个收入微薄的家庭雪上加霜。蕊蕊静雅如兰,于漂泊日常中深植成长根系。课堂专注、课业踏实。蕊蕊将对亲情的渴盼,沉淀为学习的恒力。她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虽然她很想念他们,但却从不抱怨。她把对父母的思念化作学习的动力,努力地提升自己。她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改善家庭的境遇,在颠簸生活里,默默筑牢成长基石。
蕊蕊祖父母平常需要吃的药。徐陈佳 供图
后记:以爱为翼,托举困境成长
夕阳余晖洒在乡间小路上,志愿者们带着满心感动与敬意走出村落。这里生活艰涩,房屋破旧、劳作辛苦,可家庭的脊梁从未被压弯;环境贫瘠,但孩子们眼中希望的光芒始终明亮,他们在困境中努力学习、坚强成长。
走访后,志愿者们更坚定要为这些孩子争取关爱与帮助。他们本应无忧无虑,却被生活重担所累。他们希望这些家庭的故事能唤起更多爱心,让每一份善意汇聚成河。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孩子们定能冲破困境枷锁,拥有光明未来,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附:2025年“弘化家园・麦心助学”项目执行阶段进展
“弘化家园・麦心助学”秉持帮扶困境学子初心,本年度联动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及爱心团队,深入山西临汾多地开展资助与走访。目前已为多名学子送去关怀,后续将持续拓展帮扶半径,凝聚爱心合力,为更多困境学子筑牢成长后盾。
衷心感谢以下10余位爱心助学志工协助与支持山西临汾多位困境学子的助学工作:
李玉婷、王艺洁、蒋慧、康艺馨、李大业、徐陈佳等12位爱心志工(苏州大学医学院“欣长征·彩虹行”支医支教团队)
通讯员:董宁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