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 风传家道队 】 (通讯员:花婷婷)
为深入调查当代家庭民主建设的实际情况,1月19日,安徽财经大学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小组“风传家道”队的小组成员黄盼婷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巴集乡徐楼村积极开展线下调查,与不同家庭、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对话,了解当地人对于家庭民主建设的理解、观念和态度。
按照制定的调研方案征得被采访者同意后,黄盼婷于1月19日下午来到黄永超的家进行面对面采访。采访当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24岁的黄永超正在家中招待朋友,面对调查小组成员的采访,他表现得十分热情。获悉,大学毕业后,黄永超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平时和父母、妹妹、老婆居住在一起。他从大学开始了解“家庭民主”的概念,由于毕业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变多,他也愈发地关注家庭民主建设的相关信息,以促进家庭和谐建设。提及家庭民主的本质,他表示,家庭民主的本质是互相理解,平时不要太计较,相处久了之后会发现多换位思考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他认为如今家庭教育存在一个问题:亲子之间文化程度相差比较大,父母文化程度低,可能会因此和孩子产生较多分歧,所以要提高后代的受教育程度,推进教育普及,并且父母也应该多学习,多阅读相关书籍,为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做准备。“小家带动大家。一个人影响身边人,往大了说,再带动整个社会。”这是黄永超心中家庭民主建设的社会意义所在。
1月19日晚上,黄盼婷再次探访了两户人家,并将被采访家庭成员分成家长和孩子分别进行采访。
第一户人家是一个五口之家,由爸爸、妈妈和三个儿子组成。面对镜头和调查员的提问,妈妈刘小辫热情开朗、落落大方,父亲黄小伟和三个儿子则相对腼腆。据黄盼婷了解,该户人家曾经是和家中的老人住在一起的,在遇到观念不合或者生活差异大等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选择顺其自然,家庭整体氛围比较轻松,遇到大事儿会共同商量,也会立一些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家规,比如“每天晚上九点之前必须睡觉”。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两位父母坦言,他们对孩子主要采取“放养式”的管教模式,支持孩子长大了自己做决定,要求孩子诚实不撒谎,不违法乱纪。而他们12岁的大儿子黄奥运表示,虽然和父母相处得不错,但他在生活上比较依赖父母、缺乏主见,经常是让父母替他做决定,不开家庭会议。
第二户人家是个四口之家,由父母和一对儿女组成。黄盼婷首先采访了该户人家20岁的儿子黄鹏阳。黄鹏阳表示,家庭内部出现矛盾时会采取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时候会开家庭会议,父母很尊重他的意见,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会线上联系。他自高中起就开始关注民主家风建设,认为家庭民主建设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未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使社会风气变得更好。对于他自己的家庭来说,勤俭节约就是他们的优良家风。他的母亲巴彩虹表示,教育孩子不会太强势,大事一起商量,小事自己解决,和谐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更加活泼开朗。而在孩子婚恋方面,她回答:“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本次线下访谈,给“风传家道”队调研小组积累了真实可靠的素材,推进了调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调研小组在真实的案例中对当代家庭民主建设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