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襄阳宜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七人赴襄阳宜城进行红色教育实践,参访了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通过历史物品复制品和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一一展现了张自忠将军慷慨悲歌、英勇赴国难的英雄事迹。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张自忠将军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
站在展柜前,实践团队中的吴云香感慨万分,他认为实地参观纪念馆所带来的真实感触远超过书本的文字记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在此时显得分外深刻。同时,在动情朗诵张自忠家书的实践团队队长凌立宪表达了对张自忠将军的深深敬意。

实践团队也参访了宜城市革命历史纪念馆,成员们沉浸在宜城的革命历史中,不禁感叹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宜城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当时胡培洲等一批党员回到家乡,在宜城建立了党组织,并不断壮大。然而,随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宜城成为了革命党人被迫躲藏和遭受严重破坏的地方。1928年,各地党组织发动暴动,开启了宜城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1930年,红二十六师将宜城地区与枣阳、襄阳相连的根据地打成一片,形成了襄栆宜革命根据地。然而,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和赤卫队在1932年遭到蒋介石军队的围剿,各级苏维埃政权遭到破坏。幸运的是,中原突围部队重返大洪山建立江汉解放区,并相继建立了14个区级政权。然而,1949年4月,匪首张经武发动“四·六”反革命暴乱,仅短短几天时间内,颠覆了宜城及周边12个乡政权,张经武最终被解放军活捉处决。1949年,宜城全境彻底解放,中共宜城县委和宜城县人民政府成立,五星红旗再次高悬于宜城上空。
参观纪念馆的团队成员们,深深陶醉在宜城的革命历史中。一些人对记录下的史实感慨万分,感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而另一些人则怀着悲痛和愤怒,对曾经阻碍革命进程的敌人深感愤恨。这些观点相互交织,激发着对英雄们的敬意和思考。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前往宜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合影留念。它意在纪念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先烈们,让后世人铭记如今美好生活来自前人舍身付出的事实。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和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