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台州市依山面海,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还蕴藏着的文化底蕴。7月10日起,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领略台绣风采,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前往台州刺绣博物馆、台绣刺绣博物馆实地考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同时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市民对台州刺绣的认知程度,市场需求及创新性措施。

图为崔老师介绍台州刺绣
7月10日,实践小队走访了台州刺绣博物馆,了解到台州刺绣具有抽绣、拉绣、雕绣、镶贴等多种刺绣针法,以“雕平绣”为特色,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从而衍生出了雕绣、 彩平绣、抽绣、拉绣、镶贴等刺绣针法,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是一门区别于其他四大国绣的民间手工技艺。台州刺绣于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已逐渐发展成为拥有近三百种针法的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绣种。

图为实践小队体验学习台州刺绣
实践小队通过亲身体验台州刺绣的技艺和工艺流程,了解到其制作步骤非常繁琐,一份优秀的刺绣作品需要花费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期间需要经过设计、刺绣、缝制、整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手工操作,可以说,每一份台州刺绣作品都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保护。

图为采访博物馆负责人崔老师
通过对崔老师的采访得知,台州刺绣目前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崔老师说,她们公司通过在机场设立台州刺绣销售门面来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到台州刺绣的魅力,现因受到疫情影响,很多门面都倒闭了,台州刺绣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这让我们产生了思考,台州刺绣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下去?

图为台绣刺绣博物馆展品——《紫椹》

图为台绣刺绣博物馆展品——《余》
7月11日,实践小队来到台绣刺绣博物馆,欣赏了很多林霞老师的作品,其中《紫椹》、《生》、《余》等著作更是让人惊艳。

图为台绣刺绣博物馆台绣相关的文创产品
通过对两家博物馆的实地学习,实践成员对台绣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认知,台州刺绣从民族传承到绣衣企业,挑起传承民间刺绣发展的重任,为我国刺绣工艺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台州刺绣博物馆以收藏、传承中国刺绣文化为宗旨,藏品包括了明清和近现代等诸多绣品,台绣刺绣博物馆以创新,将台绣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为中心,制作了很多相关的文创产品,并和爱马仕等品牌合作。
结合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分析,实践小队得出相关结论:一是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非遗教育。在学校和社区等场所开展非遗教育,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台州刺绣的历史和传统技艺,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二是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设计。传统的台州刺绣设计虽然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但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与时俱进。可以在设计中融入现代视觉元素,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合照
实践团队将与当地政府、台绣刺绣继承人以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打造创新发展台州刺绣产业的道路,将台州刺绣产业多元化,以产品和文创的形式让更多人熟知台州刺绣的文化底蕴及精美工艺,助力台州市打造独立自主产业品牌。为今后台州刺绣产业的宣传和走出去提供重要保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立新时代下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以新时代大学生的视觉和传承方式,带动传统非遗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以此推动非遗活化发展,同时让大学生在校内有机会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