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村位于旌德县版书镇西北部,是旌德县著名的红色之村。皖南第一个党组织诞生于此,龙川烈士陵园建立在此。
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上镌刻有旌德县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为民牺牲的烈士英名。实践团从碑文中了解到,在此长眠的八十八位烈士中,最早牺牲的有谭梓生、梅大梁、王庭甫等,最迟的是2002年牺牲的工程师陈直彬。在烈士陵园墓区上方中央建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刻8个金黄色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回想当下,在这片充满赤诚之心的热土上,只愿英雄浩气世代相传,故土家园和谐平安,民族伟业成就梦想。

在皖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纪念馆里,梅大梁的后人梅春平同志向实践团介绍了梅大梁的生平故事。梅大梁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宣城、休宁等地的师范学校学习,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参与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回到家乡后,协助哥哥梅大栋创办农民补习学校,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国民党仕川独立区分部。1928年11月,因参与“倒江运动”而被捕,同年12月10日在旌德城东水关门外英勇就义,年仅19岁。

在梅大梁故居,1953年7月4日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这张证书,一直被梅家后人珍藏,时至今日,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见:“梅大梁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两位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梅家儿女。”梅春平同志说,梅家后人现在虽然散落在全国多地,但大多非常默契地选择从事了教育、医疗等工作,“大家都希望能继承先烈遗志,把优良传统弘扬下去。”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一九四九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用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到,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广大青年手中,我辈青年当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