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7月16日,宁波大学阳明学院村民口述史采访团队赴宁波市东吴勤勇村,开展了“浮舟勤勇·‘史’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队员们在几天时间里深入村民家中,通过访谈对话的方式,概览老一代勤勇人艰苦奋斗的一生,挖掘深藏于他们心中的乡土情结,体味深耕于他们行动中的勤勇精神,为勤勇村在新时代阔步前行提供不熄的源动力。
据了解,东吴镇勤勇村原名凤溪村,由原勤勇、凤岭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太白山麓,凤凰山下,村如其名,勤勇村以“勤传大寨精神,勇闯奋进之路”的先锋姿态,于甬城东南的山清水秀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改奇迹。而作为影视剧《大江大河》的取景地之一,遍布村落的石居无疑是勤勇这座“石头村”最直观的名片。坚韧、笃实,筑就勤勇辉煌的是如磐石一般的勤勇人,他们自愿投身于艰苦的建设之中,如同一块块被搬运至此的青石,沉默而热烈地为勤勇铺出一条光明坦途。
【
政策纽带,心系村落】
1978年,陈彩调就职勤勇村妇女主任,积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当采访人请她讲讲生平经历时,计划生育工作成为陈彩调屡次提及的话题。彼时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严峻,一方面是工作量大——全村有十六户家庭需要绝育,而多数家庭对国家新政策不甚了解;另一方面是工作难度大——许多村民拒不配合村干部的工作,宁肯躲藏也不绝育,甚至还动口撕咬村干部。然而种种困难并未使时任村妇女主任的陈彩调气馁。怀揣着身为党员的责任感以及对勤勇村的无限热忱,陈彩调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悉心竭力地向每位村民解释国家政策。
“如果不是党员,我说不定早就卸任这个岗位了……”陈彩调向团队成员们打趣道。陈彩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老党员的使命担当,而不怕苦,不怕累,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精神也永恒闪烁在陈彩调的回忆里,成为勤勇村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投身编史,一生成史】
当村民口述史采访团队架起相机准备开采时,钱永华步入屋内,翻找出了自己曾经的工作笔记和亲手编纂的第一版勤勇村史。泛黄的纸张与有力的字迹向团队成员们讲述着这位党龄已有六十余年的老党员的故事——年轻时的他因勤勇村缺少会计人才而决定留村任职,毅然放弃了供销社的铁饭碗岗位。从会计到夜校、民办学校教师,再到出刊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最后到撰编村史,钱永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勤勇村,勤勇的精神鼓舞着他,而他亦不失为行走的勤勇精神代言人。
【抗美援朝,峥嵘岁月】
村民口述史采访团队一进屋,就被抗美援朝革命老兵王利耀的热情所打动。抗美援朝荣誉奖章,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勋章……满桌的荣誉都叙说着王利耀厚重璀璨的军旅生涯。
1953年入党的王利耀,今年迈入了入党的第七十个年头。虽然记忆已不甚清晰,表达亦有些吃力,但百岁高龄的他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充满自豪。在团队成员整理勋章绶带时,王利耀在旁以手势示意如何叠放。他那细心呵护的姿态,使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一位革命老兵的纯粹信仰。那段峥嵘岁月里的青春热血,到如今依旧滚烫鲜活;那份永不褪色的崇高理想,也将流淌在每个勤勇人的血脉之中。
【改革转型,艰苦创业】
作为村民口述史采访团队此次实践之旅的“引路人”,谢爱明的一口普通话、一手好字和满腔热情令人印象深刻。她的亲切温和,向团队成员们展示了勤勇人热心奉献的特质。
“我从前是农机厂的保管员,后来退休后又接手了村里的统计工作……” 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谢爱明娓娓道来。勤勇村农机厂,这个在勤勇村改革伊始创办的企业,与谢爱明的一生相知相融,同沉同浮,成为她回忆时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从就地取材的木头伞柄,到新式的塑料伞,再到改革开放后转型的五金产品加工,农机厂的飞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下中小型企业腾飞的缩影,也是以谢爱明为代表的勤勇人“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
【生产经济,双管齐下】
初见钱永堂,团队全体成员的目光都为这位精神矍铄且富有书卷气的老人所吸引。“他是勤勇村招待所所长。当时勤勇村招待所也是鄞县的第二招待所,因为搞得好,当时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都来我们这里参观。”钱永堂的儿子于一旁滔滔不绝地“输出”着关于父亲及奶奶的记忆。他告诉团队成员们,当时矿山队长想把他父亲留下做工人,但他父亲拒绝了这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坚持回乡。
回到勤勇村后,钱永堂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经济,不仅肩负起生产队队长的职务,带领村民大搞生产,勤劳致富,还通过开荒山、开发茶坊等多种途径盘活勤勇村经济,真正做到了双管齐下,为勤勇村的转型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甘于奉献,军人本色】
“革命战士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透视革命老干部王金宝为国为乡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无疑是“一块砖”的典型代表:1953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谈判,王金宝应召参加志愿军;大跃进之际,国家号召大办钢铁,王金宝便赴矿山开矿;刚刚发展起来的盐场亟需建设,王金宝就顺应组织需要赴梅山盐场负责管理;三年困难时期,农业成为重中之重,王金宝便回乡支农……无论什么角色,王金宝身上的军人本色都是最明亮的底色。这抹底色向团队成员们彰显着王金宝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初心使命。听党指挥,一心为民,王金宝以身为炬,为历任勤勇村干部指明方向。
回望历史,放眼未来。除却对话勤勇老人,宁波大学阳明学院村民口述史团队还采访了勤勇村村支书等现任村干部,力求从历史回忆中剖取奋斗精魂,为未来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之后,团队成员将以调研报告、媒体宣传等方式,总结勤勇经验,助力“未来乡村”“千万工程”等政策指引下的新时代乡村探索新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