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街小巷,探寻古朴文化——淮师大计科院江淮举旗实践活动
为了宣传老街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2023年7月15日,作为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淮举旗“一对一”的实践活动的志愿者前往了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方集老街进行文化探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宣传老街文化。
阜南县方集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它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下辖,在唐朝时期,因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了南北贸易的重要节点。如今,小镇依然保留着古镇特色,它不仅发展了一定的工业和服务业,还特别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与景点,如古老的城门、故民居、古树名木等,吃到卤肉加锅巴、豆腐皮、馓子等美食。
来到方集的第一站,志愿者去了方集的陈家祠堂。陈家祠堂是目前老街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北靠王家营,南邻洪河湾,三进院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志愿者拍摄陈家祠堂的整体构图。通讯员 杨福荣 供图
抬眼望去,陈家祠堂青砖灰瓦,重梁起架,古朴典雅祠堂坐北向南,南北呈长方形,祠堂三重,面阔三间。其中:祠门三间,割为门屋一间与耳室二间,门屋略高于耳室若干,配以砖雕及石鼓等门饰,手法简洁造型生动;明伦堂、寝堂均面阔、进深各三间,构架用“五架梁并前后出单步”法,云版、驼峰、雀替及梁端等饰以木雕,其构图舒展,刀法流畅,属北派建筑木雕精品,占地面积689平方米,建筑面积269平方米,是一处清代中早期的建筑。

图为志愿者与陈家祠堂的合影。通讯员 杨福荣 供图
它的右边外墙上有政府张贴的示牌,方便旅客进一步了解,左边是“修缮竣工典礼捐款流芳”的牌子,上面清楚地写了每个捐款名字和捐款数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图为志愿者观看典礼捐款墙。通讯员 杨福荣 供图
接下来志愿者去了美食老街,品尝“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苏东坡笔下的美食馓子。炸馓子,是方集祖辈们代代留传的手艺。勤劳的方集人民做馓子用小麦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如发丝的长条,一圈圈放入菜籽油中炸,酥脆可口。方集馓子秉承传统工艺,采用蒙洼地区本土独有原材料,天然绿色的高精面粉配上土法榨制的纯菜籽油,经18道工序、72小时多次发酵手工制作而成。经过匠心研制的方集馓子其条匀细、色泽金黄,中含芝麻,脆而酥、细而香。走在方集老街上,会看到圆圆的箩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方集镇的大街小巷,深吸一口气,炸馓子的油香气沁人心脾,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图为志愿者拍摄方集的特色食物馓子。 通讯员 杨福荣 供图
不过最让志愿者难忘的是方集的卤肉加锅巴,其实是将卤肉剁碎夹于锅巴之中。锅巴是用麦面发酵蒸制,一面焦黄,一面松软。方集卤肉配方独特,色香味俱佳。将刚出锅的锅巴边缘切一道口,把剁碎的卤肉,与豆皮、青椒丝,一起夹于其中,即可食之。“肉香麦香香满口,来客去客客难忘。”是吃完锅巴的真实写照。

图为志愿者拍摄未成形的锅巴。通讯员 杨福荣 供图

图为志愿者拍摄方集的美食锅巴。通讯员 杨福荣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老街是城市的历史见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传承老街文化,将保护传承工作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全面融合,让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照亮今天百姓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