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平湖师范学院的百年历史,更清晰明了地通过老师的第一视角来观察学校的校址变迁和文化变革。六月初,平湖师范学院成立了传承百年平师薪火社会实践团队,并于六月底对于学校的退休老教师进行采访。为了让点点星火在浙江大地燃起,各个地方团队深入宁波、金华、台州等地开展采访和调研。
为了让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充分落地,前期先确定了采访的对象并了解了老师的身体状况。成员根据老师的时间安排来安排了大致的采访顺序。
图1采访刘宗德 图2采访沈永迪
首先,先去采访的四位老师是学院的退休教师。他们都是耄耋之年,但是他们谈到平湖师范学院眼里充满星星,好像透过他们的眼睛能看到当时他们在平师教书的情景。谈及在平师的工作和对平师的感情,他们眼含热泪,激动到嘴唇微颤,手指上下摇摆。可能表达的话语并没有那么清晰,但是看着老师的眼睛,便能知道老师想说的话。
图3《中学生日常行为指导》 图4沈永迪“为学校,为学生,兢兢业业”
按照采访的大纲询问老师对当时学校文化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平师前校长沈永迪老师说当时很强调的教学理念是“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杯水”。老师如果保持强有力的输出习惯,那么必须有源源不断地输入,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趣味的教学知识等等。对学生需要进行细心贴切地引导,其他学生,让学生逐步说出最后的正确答案。
另一位老师的话也给了成员们很大的启发,他说:“很多家长认为学生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待探究。学生的成长到底是不是短途赛跑?学生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是无尽的马拉松。而马拉松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努力,并不是前面的速度。中间任何一环出错,学生最后成长的结果都会截然不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尤其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小学生处在学习成长的习惯养成期和人格塑造期。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地强调学习习惯,便于小学生走入初高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图5 1959年同学合影
令人惊喜的是,老师们谈到教学、学生和学校时,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出当时教学有意思的教学事件和教学活动。老师也会谈到让他得意的门生,老师们谈到这些学生时,脸上总会扬起幸福的笑容。
各个地级市的社会实践也在七月中旬开始陆陆续续地展开,采访的对象是学院之前毕业的优秀学姐们。通过她们了解疫情前的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未来的就业情况,对于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来说有很大的益处。
平师薪火各地传,把火种播撒在浙江省各地。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平师薪火也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