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杜佳好)为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用艺术温暖留守儿童,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北纬30度•寻粹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新市镇火青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
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开展了绘画兴趣课堂,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介绍素描历史 素描是写实绘画的重要基础,也是最节制、最需要理智来协助的
艺术。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作素描。单色水彩和单色油画也可以算作素描;中国传统的白描和水墨画也可以称之为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带色彩的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最早作为素描的雏形形式产生的就是那些古代岩洞的岩画,当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号,这些简洁朴素的描绘正是人类祖先对自然界的真实感受。16世纪在意大利,美术学院产生以后,素描才以正式身份出现在美术学府的画室。1912年在我国
上海美术学院正式开设这一课程,1958年受到冲击,1962年恢复,到“文革”时期又受到冲击,直到1976年在全国各大美院开始恢复。从素描的发展历史上看,从古埃及、两河流域到古希腊、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欧洲17世纪古典画派到20世纪现代派,已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
教授素描过程 “大家见过会游泳的鞋吗?见过有翅膀的剪刀吗?”支教老师郭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述创意的由来和绘制方法,在课堂中,学生充满好奇的探寻创意绘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根据“节约”这个主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同时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如何更好的节约资源,并将其想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在绘画过程中,一个三年级孩子说道:“原来画画还可以这样有趣”。“孩子们的想法太丰富了,他们的创意美术作品真的出乎意料。”在讲完课后,支教老师对孩子们表示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