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陕西当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鼓励大学生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培养社会实践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咸阳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队)于7月14日至7月16日赴咸阳市周至县、乾县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问卷调研、学习考察并采访相关人物。实践团队以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为主题,深入农村调研,对农户进行访谈和数据收集,为推动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图为周至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区 梅齐悦 摄
7月15日,实践团队前往乾县进行调研。乾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咸阳市西部。实践团队了解到,该地区多为低浅山丘,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作物多为小麦、玉米、苹果等;当地居民多为50岁以上老年人,以务农为生,实践团队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访谈,对调查问卷上的问题逐一询问、记录,完成了对农户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查和访谈,初步统计了农户的互联网普及率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的相关数据。
15日下午,调研团成员继续乘车前往三星村展开调研。当地当天温度直达38℃,实践团成员们头顶酷暑、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挨家挨户地对当地农民进行访谈,真实仔细地记录每一项数据。有些专业名词概念太过复杂,实践队员就用通俗易通的话耐心地向调查对象解释,甚至会用有些拗口的陕西方言进行询问,一问一答间,收获颇多又妙趣横生。一位62岁的当地居民说道“我们年纪大了,又不识字,外面打工挣不下什么钱,只能种地。种地又是靠天吃饭,老天爷今年心情好,雨水足,今年就有收成,能挣下钱。互联网这方面我们了解不多,但也知道这是一个好东西,现在就是每个人都有手机,但不会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要是有人专门能教我们怎么样用,那我们肯定非常乐意。”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务农并不简单,粗放化的传统务农模式与都市人的精致生活相差深远,这次的走访调查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了这种差距,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建设任重而道远。
通过问卷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就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程度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与时代和所学专业知识接轨。本次三下乡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切身感受互联网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提供了大学生锻炼自我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平台。在乡村的环境下,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如今我们正立于乡村发展的潮头,走向民族振兴的舞台,我们需要唤醒激情,耕耘青春,将年轻的血液注入乡村。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当地农民 梅齐悦 摄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当地农民 梅齐悦 摄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互联网,更离不开当代青年。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骨,灵魂有了根,技术有了平台。位于时代浪潮之中,已有无数前辈身先士卒,曾见告别城市的北大毕业生王婧,用乡土情怀投身乡村生活;曾见毅然回乡的黄文秀书记,用青春年华献身于脱贫战场。因为热爱人民、热爱乡村,无数青年来到乡村,遍地都是六便士,他们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乡村是国家的基石,青年与乡村齐头并进,国家赖之以强,民族赖之以兴。愿你我勇担使命,奔赴乡村,开辟新天地。

图为实践团走访当地合作社 梅齐悦 摄
来源:经管学院赴咸阳周至调研团
作者:蔡旭/文 梅齐悦/图
联系方式:1999163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