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国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为了响应“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改革开放45周年的号召,立足朱口镇当地实际,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2023年7月10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助学助农再出发,绘就泰宁新蓝图”实践队通过采访朱口镇乡村振兴负责人邓晓晖以及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干事廖亮,以及走访当地村户,了解到当地农业整体发展较好,2021年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当地政府通过引进项目合作以及先进技术,对农户给予相应的补贴金,招揽相应人才,助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政府助力,带动新发展
在采访中得知,朱口镇围绕“党建强镇、产业兴镇、生态靓镇”目标,打造“一带两区三园”和谐最美朱口,即设立一支团队、建立一个机制,打造龙湖竹产业工业园区、王公桥木产业工业园区,建成音山休闲农业产业园、神后垅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将溪片富硒康养农业产业园。朱口镇充分发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和实绩突出村的带动作用,建设农特产品深加工标准厂房,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打响“朱口小籽”、“朱口仙子”等品牌。乡村建设同步发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值。同时朱口镇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任务,2022年开展了四个项目建设,一是朱口镇水稻收购中转仓储建设;二是泰宁县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稻米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项目 (音山村) ;三是福建省泰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优质稻种植加工销售项目建设;四是优质米销售平台及品牌宣传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实施,大大解决了朱口水稻收购中转场所、品牌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有效增加农民家门口就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种植户收入水平,成效显著。 负责人邓晓晖向我们讲述朱口镇发展现状 陈曦 摄
在泰宁朱口镇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重点扶持规模化、杯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中转、仓储、贮藏与包装的设施设备和厂房建设; 各类农业设施等。并且加强产业融合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业与文化、信息等产业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农业品牌创建与宣传;农业“五新”推广与培训;良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和品种 试验繁育、育苗、扩繁基地(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等。
朱口镇通过对脱贫做动态监测,了解低收入人群、困难户、低保户、农户的收入;鼓励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政策上给予补贴,免费买医疗保险、教育保险、农业保险;探索发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动乡村自治、德治相融合,加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农村发展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共筑大家美好的未来。 实践队成员走访当地农户 陈曦 摄
实地考察,深入农户生活
通过采访当地农户,发现当地农户主要以水稻作为主要的农作物,泰宁县朱口镇水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机手熟练操作着插秧机,一根根秧苗整齐地铺在田间,焕发勃勃生机。为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发展,朱口镇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粮源基地,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今年全镇共种植晚稻20000亩、优质稻15000亩,总面积达35000亩。
图为当地农户在育秧时播撒农药 陈曦 摄
朱口村村干部郑科带领实践队亲身体验当地劳作生活,下地干活,深入解当地农户的耕种辛劳,让每个人切身体会农户的不易之处,激发调研动力。随着助农建设的展开,推动当地以无人机作为科技型新农具,引入更多经销商来源,将机械化运作和当地土壤地形相结合,顺应科技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科技助农”新发展,为农业发展前景创造更多新机遇,让产品走出乡村,融入现代经济发展之中,带动农业的新型发展,走入大众视野之中。
实践队成员帮助农户进行采剥莲子 陈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