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音常在,续乡村文脉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风琴。千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入火七月,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吴语江南”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张家港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调查、了解当地方言的使用及保护情况。
7月1日,小分队前往张家港中骏世界城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表明,张家港外来人口较多,他们即便在张家港生活了一些年,但对张家港方言仍觉陌生。同时,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对当地人使用方言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学校授课基本使用普通话,孩子与家里人沟通也多用普通话,方言的使用频率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性,年轻一代使用方言的频率越来越低,存在着一种只会听不会说的现象。
7月2日,小分队进行街边随机采访。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在采访中谈到,她今年32岁,来张家港工作六年,虽然不会说张家港话,但是可以基本听懂。不过因为不会说张家港话,时常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另一位老人的普通话里则夹杂着较为厚重的张家港口音,他满怀自豪地说道:“我会说张家港话。”他的每句话都流露着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发自肺腑的骄傲。
7月3日,小分队走访大新文化中心。大新镇党政办公室文体条线副股职干事杨甜带小分队成员参观了沙上文化陈列馆的乡音传承室。在这里,“吴语江南”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了解到大新镇濒临长江,在张家港市被称为老沙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老沙地区的人们留下了一大批包括沙上方言在内的文化遗产——沙上唱春、沙上二胡、沙上号子、沙上山歌等。当地政府针对当前沙上文化逐渐衰弱、无人继承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留住乡音、延续文脉,如前往当地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给大家现场授课、举行沙上文化汇演等等。
7月5日至6日,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张家港政府对于当地方言的保护措施,“吴语江南”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社会实践中广泛而又深入地进行实地走访。在金港街道,小分队看到了几面彩色的墙壁,各种张家港方言都被写在了墙上,“热络”“偶俚拉个”“过边”......十分有趣!除此以外,小分队还意外地看到了乡风文明长廊。金港街道一些家族的家训被刻在了长椅上,尽管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依稀可见。
7月7日,小分队来到当地村子中走访老人。尽管老人们大多只会方言,但依旧很热情地回答了小分队的问题。小分队了解到,这些老人虽然仍保留着说方言的传统,但是孙辈们在家中普遍采用普通话交流。祖孙之间常常面临着“我不知道你说什么,你不知道我说什么”的尴尬场面。由此可见,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护方言,但方言逐渐衰落已是大势所趋,带给老青两代人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本次“望乡音常在,续乡村文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通过问卷调查、街头采访等方式,走进方言,记录下独属于中华文明的印记,但是让人扼腕叹息的是,方言正日渐式微。在普通话普及的新时代,应保护方言、传承方言,让方言更深入人心,从而增进文化认同。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 访常武失地老人,探养老支持体系
- 2019年12月,常州市新北区录安洲社区作为典型发达地区农民失地安置社区曾吸引来自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摄制组的深度采访。那么
- 09-20 关注:0
- 望乡音常在,续乡村文脉
-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风琴。千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入火七月,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吴语江南”暑期社会
- 09-20 关注:0
- 电信防诈骗,青年有作为
- 为了帮助村民提高对反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7月15日上午,羲和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伍一行人到达阳邵镇范石村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反诈宣
- 09-17 关注: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