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怀我好音 跃我福鲤”赴福建泉州闽南文化调研团开展线上宣讲
泉州,古称刺桐城,又称鲤城,简称“泉”或“鲤”,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世界遗产城市。
元代马可·波罗撰写了《东方见闻录》,记述了“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繁荣景象。如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跻身世界遗产,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怀我好音 跃我福鲤”赴福建泉州闽南文化调研团希望能为您揭开闽南文化的一角,共同谱写《泉州见闻录》。
“泉州,作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以及宋元时期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海洋商贸中心,享有‘半城烟火半城仙’、‘世界宗教博物馆’等美誉。”宣讲团以此开场。
宣讲团立足“闽南语、城市地标、特色美食、民俗文化”四个关键词,制作了“古汉语‘活化石’、City Walk、泉州美食、众神之都”四小章节,并展开详细介绍。
闽南语被公认为最难懂方言的之一,保存着许多上古语音、词汇和语法,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宣讲团介绍了闽南语的基本信息和文白异读情况,提及了闽南地区语言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同时通过播放视频呈现了其与日语、韩语等其他语言的关联性,并辅佐歌曲《爱拼才会赢》等,带领观众感知闽南语之美。
宣讲团深知“来泉州的路线规划”是很多游客的纠结之处,因此为观众提供了“海丝泉州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并辅佐介绍了洛阳桥等知名地点,为泉州的City Walk提供见解。
“民以食为天。”宣讲团从最近的热播综艺《中国有滋味》入手,介绍了面线糊等泉州特色美食。
泉州,神明的人间办事处。宣讲团为观众介绍了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强调了民俗文化在泉州的重要地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共22个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与宗教(民间信仰)相关的至少7个,即天后宫、真武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民俗文化早已成为人们链接情感的纽带和传统。在泉州,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交流融合、和谐共生。无论是何种文化,心有温良,皆能长久。
调研团提到:“泉州,调研团的活动起始点,也是调研团与众人的联系交汇点。希望调研团本次宣讲能为您了解泉州、了解闽南文化,贡献绵薄之力。若有幸,我们泉州相会!”
文 | “怀我好音 跃我福鲤”赴福建泉州闽南文化调研团
- 义乌启动“义起筑梦”宣讲实践活动
- 连日来,义乌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倍感振奋。该市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金华义乌考察调研
- 10-09 关注:6
- 科普进基层,助力“土壤三普”
- 8月18日至25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肥力研究生党支部赴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等地区,开展以“科普进基层,助力‘土壤
- 09-30 关注: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