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连理共振,时代同心”敬老实践队深入社区,开展了关爱高龄老人志愿服务项目。本次项目从计划到实施,均取得不错的成绩,收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本次的服务过程与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建立信任关系,了解高龄老人需求;收集服务对象全方面信息资料;进行心理疏导,调节心理情绪;为服务对象适老化环境改造;链接志愿者,提供日间照顾,巩固周边支持系统;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日常服务;链接经济来源,服务对象生活;面谈结案,送纪念册。

我们未来还会在如下几个方面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
1.坚持安全第一。以保障服务对象生命安全为首要考虑,充分考虑老年人疾病禁忌等因素,加强志愿者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志愿者应急处置能力。
2.准确的对接要求。加强前期研究对接,准确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掌握老年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信息,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防止形式主义。
3.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坚持助老与敬老相结合,注重事前、事中、事后沟通,多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多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统一起来,让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滋润人心。
4.引入专业力量。“老年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应加强与专业养老机构和专业工作力量的协调对接,引导各类专业力量参与老年志愿服务,实现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5.增强权利和责任意识。提前研究确定项目服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权责。居家志愿服务应提前与服务对象及其亲属以及相关驻院工作人员沟通,就相关服务事项达成一致。
6.促进正常的长期效果。“老年人志愿服务”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立完善项目运行的长效机制。探索“社工+志愿服务”、“互助+志愿”、“邻里+志愿服务“、“市场+志愿服务、“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构建服务对象多维支撑网络。各级文明办要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和指导,及时解决有关问题,推动“为老”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