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淮北师范大学“红色基因深植八皖,奋进五年再启新篇”调研团前往淮北市博物馆,深入探寻这座城市的丰富历史文化。淮北市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地方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更是大运河繁华历史的见证者。





淮北市博物馆创建于1976年,2004年9月新馆开馆,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馆内收藏了1万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件(套),涵盖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山孜文化到近现代的历史。特别是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出土的文物,占据了馆藏文物的70%以上,这些珍贵文物是大运河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安徽省主场活动中,淮北市博物馆展示了包括“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抱鞠童茶宠”和“《博物馆里看淮北》绘本”在内的24种共计257件文创产品,每一件都是淮北历史文化的缩影,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走进主馆,馆内的大运河主题展览,通过文物展示、遗址复原、木雕、塑像、绘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隋唐大运河的繁华盛景。其中,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的复原展示,让调研团仿佛回到了那个繁忙的运河时代,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强烈熏陶。在随后的询问中,调研团了解到1999年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8艘唐代沉船,这在考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发现。更让调研团成员肃然起敬。

淮北市博物馆馆长胡均介绍,大运河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和技术交流,还极大地刺激了古代制瓷业的发展。馆内展示的各类瓷器,如唐巩县窑三彩狮子抱柱、越窑青釉执壶等,代表了古代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调研团对于淮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添几分理解和敬意。相信无论过去多久,淮北市博物馆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底蕴和文化都不会被泯灭,而是会在历史的蒙尘中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