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刘靖老师与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合照 图摄工坊工作人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纸笺在中国造纸史、印刷史、版画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承载着书写与绘画的功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2024年7月16日上午,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探非遗匠心,育少年新风”--非遗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巢湖市黄麓镇掇英轩书画用品有限公司,拜访纸笺非遗传承人刘靖,展开一场纸笺之旅。
纸香引路,纸笺初探

(图为刘靖老师工坊指向标 图摄陶心雨)
抵达传承人工作室的刹那,一股淡雅而深邃的纸香悄然萦绕鼻尖,那是岁月精心调制的香气,满载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韵味。进入其中,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技艺世界的大门。室内陈设简约,却处处透露着不凡的格调,墙上挂满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纸笺作品,它们如同时间的信使,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些作品,有的清新自然,如同山间清泉,洗涤心灵的尘埃;有的古朴庄重,犹如历史长河中沉淀的瑰宝,让人不禁驻足凝视,沉醉于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之中。
刘靖老师,作为巢湖纸笺的非遗传承人,跟随父亲学习纸笺制作技艺后,经过多年尝试,终于在1997年成功将已经失传多年的“粉蜡笺”传统工艺高标准“复活”。并且在此基础上,他又相继恢复了泥金笺、朱砂笺、流沙笺、刻画笺等一系列传统纸笺加工技艺,丰富了我国当代纸笺品种品类。他所制作的真金手绘粉蜡笺多次斩获工艺美术大奖,并被多家机构收藏。
(图为刘靖老师的作品 图摄陶心雨)
在交流的过程中刘靖老师为队员们播放了一个视频,视频中只见刘靖老师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从选材、浸泡、捣浆、抄纸到晾晒、裁切、装裱,每一个步骤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他告诉队员们,纸笺的制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匠人的耐心与细心。每一张纸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情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看纸笺制作视频 图摄张锦秀)
他还为队员们介绍到:“巢湖纸笺,作为地方传统工艺瑰宝,不仅展现了古代匠人精湛的制作技艺与对美的极致追求,还深刻反映了巢湖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传递着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思想,更是中华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的生动体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陆亚男在欣赏刘靖老师的作品 图摄张锦秀)
文化传承,纸韵悠长
在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纸笺技艺在巢湖地区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这项技艺不仅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纸笺技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看刘靖老师与他人的合照 图摄陶心雨)
刘靖老师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忧虑与沮丧,相反,他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正在积极寻找新的传承方式,将纸笺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项传统技艺。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年轻传承人,让纸笺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陆亚男 图摄张锦秀)
离开工作室的那一刻,队员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意。这次三下乡之旅不仅让队员们领略到了巢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更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纸笺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队员们相信,在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纸笺技艺定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次活动不仅让队员们领略到了巢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纸笺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在未来的日子里,纸笺技艺将会像巢湖之水一样源远流长,永远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