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探访杨柳青:沉浸式体验木版年画,共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图景
为通过亲身体验、深度访谈与细致观察,挖掘非遗文化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潜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农遗新韵”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文化探索之旅,他们深入天津市杨柳青镇,围绕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走访调查。
感受非遗魅力,领略匠人精神
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其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抵达杨柳青镇后,“农遗新韵”实践队首先探访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在享有盛名的年画张店铺内,琳琅满目的年画作品映入眼帘,每一件都仿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故事,散发着不可估量的艺术魅力。馆内的工作人员引领队员们穿梭于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之间,详尽阐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悠久历史、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其在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的不懈探索。队员们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精挑细选的纸张,到精雕细琢的刻板,再到精细入微的印刷与上色,每一环节都蕴含着匠人们的心血与超凡智慧。在画社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不仅观看了整个制作过程还切身体验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并详细了解多幅经典的杨柳青年画作品,其中一幅描绘丰收景象的年画尤为引人注目,生动展现着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聆听传承故事,探索创新之路
在随后的采访中,实践队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传承人不仅详细介绍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技艺特点以及市场现状,还分享了自己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他们表示,虽然面临着技艺传承的断层、市场需求的变化等挑战,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从未动摇。通过不断创新和尝试,他们成功地将杨柳青木版年画与现代审美和实用功能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化产品,如家居装饰画、文创产品等,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有效的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有效推动着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实践队成员们对传承人们的坚守与创新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们表示,通过这次走访调查,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技艺类非遗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传统技艺的发展动态,积极投身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去。同时,他们也将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探索更多将非遗文化与乡村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实践队还将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将此次走访调查的成果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共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图景
此次“农遗新韵”实践队的走访调查活动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青春风采、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农遗新韵”实践队的成员们将继续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共同绘就一幅幅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通讯员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