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用26年的坚守与热爱,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她就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王桂芳老师。她不仅是一位有着26年教龄的地理教师,同时也是直播班的班主任,在教学一线绽放着独特的光芒。2025年2月6日,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寻访队来到富川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对王桂芳老师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她的教育初心与教学理念,聆听她的教育故事。
教育初心:责任与热爱并存
王桂芳老师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哥哥和嫂子都是教师,从小在校园里长大的她,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师范院校,并顺利被录取。王老师坦言,成为一名教师对她来说是“偶然也必然”的事情。偶然的是,她并没有刻意选择这个职业;必然的是,家庭环境的熏陶让她对教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支撑王桂芳老师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表示,教师这份工作并不总是充满热爱,最重要的是责任在身。尤其是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们信任与期待的眼神,她就觉得自己必须得把这份工作做好。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从不允许自己懈怠,始终尽最大努力去教好每一堂课,并在教学中融入做人的道理。在她眼中,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间深厚的情感交流,才让这份职业变得与众不同。
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名拥有26年教龄的“老教师”,王桂芳老师从未停止过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与调整。她认为,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理念,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农业种植现象讲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老师还特别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旅游,所以她经常将旅行中看到的地理现象拍下来,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不仅为了考试而学习,更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班级管理: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
作为直播班的班主任,王桂芳老师面临着诸多挑战。她不仅要协调学校与直播班之间的工作安排,还要帮助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状态和心理过渡。王老师表示,直播班的学生每天面对屏幕听课,缺乏与老师的互动,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也较大。作为班主任,她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与课代表沟通,适当删减作业,帮助学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在班级管理中,王老师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她每个学期都会找学生谈话,次数多达六七十次。对于学习得心应手的学生,她不需要过多干预;而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她会特别关注,做好情绪上的安抚。王老师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能用同一套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教育成果:只管努力,静待花开
在王桂芳老师以及多位直播班教师的辛勤付出下,2023届直播班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4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学校也荣获“清华大学2023年生源中学”称号。然而,王老师对这些成果看得很淡,她认为这不仅是认真工作的自然结果,更是新的起点。她始终坚信:“只管努力,静待花开。”
王桂芳老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诠释了一位教师的初心与担当。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告诉我们,当你不知道一件事情最终能做成什么结果的时候,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想一个遥远的结果,只要当下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就行了。——“只管努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