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绘石井·振兴乡村”实践队以"艺心向党,赋能乡村"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从理论学习夯实信仰之基,到非遗研学活化文化基因,实践队员们将专业所长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为乡土发展注入艺术动能。
初心如磐:理论学习筑牢信仰根基
在石井村党员活动室,实践队开展了“学思践悟二十大,青春建功新时代”学习交流会。会上,集美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综合科科长、省派驻华安县湖林乡石井村第一书记刘丰兴分享石井村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和实践队成员们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在交流分享环节,队员们结合几天来走访梯田、参与墙绘的经历,畅谈学习感悟。“当我们行走在千亩梯田之间,真正理解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刻内涵。作为美院学子,我们要用艺术语言讲好粮食故事,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此次学习交流会,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更是文化振兴。在接下来几天的实践中,队员们计划通过墙绘、文创产品等形式,传播乡村振兴理念,展现乡村发展新貌。

图为刘丰兴与实践队成员分享交流。江志轩 摄
匠心筑梦:非遗研学激活文化基因
走进二宜楼酒厂品牌展厅,队员们沉浸式感受二宜楼酒厂的发展脉络。展厅内,不同时代的酒器串联起千年酒文化的传承。队员们注意到,展厅的设计巧妙融入了党徽、红旗等元素,与古朴的酿酒工艺形成鲜明又和谐的碰撞,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为传统产业注入的新活力。
随后,实践队走进华安二宜楼酒厂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在酒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二宜楼酒酿造车间,了解从原料蒸煮、制曲发酵到蒸馏取酒的完整酿造流程。当前,二宜楼酒厂依旧遵循古法工艺,用自然发酵来酿酒。“我们的白酒酿造技艺传承了几百年,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工作人员的讲解,让队员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与我们艺术创作追求的精益求精不谋而合。”队员们在实践日记中写道。目前,实践队计划将酿酒技艺融入墙绘设计,以现代艺术手法活化非遗文化。让墙绘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让村民和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非遗的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酒酿造车间。江志轩 摄
以青春之笔,绘就时代画卷
7月1日下午,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乡党委书记沈华钦前往石井村墙绘现场,慰问在此实践的队员。在墙绘现场,沈华钦书记详细了解创作进展,对实践队以“粮食安全”“非遗传承”为主题的创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传播了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对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慰问极大鼓舞了实践队员。队员们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后续实践,高质量完成墙绘创作、支教服务及文创设计等任务,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为沈华钦看望慰问实践队队员。江志轩 摄
艺术点亮乡村,行动践行初心
从南湖红船到乡村振兴的热土,104年风雨兼程,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新时代集大青年以信仰为帆、以实践为桨,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未来,实践队员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绘就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照。江志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