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传承从了解开始:探访昆曲博物馆 践行非遗文化弘扬使命。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中华文脉。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苏州市中国昆曲博物馆,在古色古香的展陈间与婉转悠扬的水磨腔中,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的沉浸式探寻之旅。本次实践以“传承从了解开始”为核心,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等形式,让我们青年学子深入触摸昆曲这一“百戏之祖”的文化肌理,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弘扬非遗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
(以上为安徽师范大学赴江苏苏州探寻非遗”评弹”艺术调研实践调研团队)
 
 
       穿梭于博物馆的古典建筑间,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尽显江南韵味。同学们在回廊展厅探寻昆曲文物,从古老曲谱的斑驳痕迹里遥想往昔戏班排练场景,于戏服制作工具展陈中,触摸传统技艺传承的温度。古建与非遗展品相互映衬,让大家直观感知昆曲传承背后,建筑空间、匠人智慧共同编织的文化脉络。
 

(图为昆曲博物馆内建筑,团队摄影师赵晋摄)
 
       踏入大厅,精美的昆曲戏服陈列墙瞬间吸引目光。杜丽娘的粉色戏服、柳梦梅的素色长衫、大花神的龙纹戏服等,在玻璃展柜中静静诉说着角色故事。同学们驻足聆听讲解,从戏服的色彩搭配、刺绣纹样里,解码昆曲“以衣塑形、以形传情”的艺术逻辑,感受传统服饰与戏曲角色融合的独特审美。

(图为中国昆曲博物馆馆内,赵晋摄)
 
       在古雅的场馆空间内,团队围坐聆听昆曲经典唱段。《牡丹亭·游园》的水磨腔悠悠流淌,婉转细腻的声线、韵味悠长的行腔,勾勒出杜丽娘的情思。讲解人员同步剖析“启口轻圆、收音纯细”的唱腔特色,让大家沉浸式体会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凭借独特声腔跨越数百年的艺术魅力。

(团队摄影师,赵晋摄)
       参观尾声,团队在博物馆门前整齐列队合影。身着统一橙色队服的同学们,面对古建红灯笼许下传承承诺——将以校园分享会、新媒体传播为桥梁,把在博物馆收获的文化触动传递给更多人,让同龄人看见昆曲之美,助力古老文脉在青春接力中延续新篇。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此次中国昆曲博物馆之行,是安师大学子与非遗的深度交流。从戏服审美到声腔感悟,从建筑体验到传承思考,“了解”成为传承的起点。这群青春力量将带着文化滋养,化作非遗传承火种,让昆曲的璀璨光芒,在新时代持续照亮中华文脉传承之路。
 
    作者:邓志远    来源: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数字赋能,红皖实践正当时 ——计信学院赴芜湖市安徽文化名人藏馆
  • 传承从了解开始:探访昆曲博物馆 践行非遗文化弘扬使命。
  • 科技助力乡村桥安——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禾青镇开展专业
  •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深入冷水江 探秘百年柳溪风雨桥
  • 科技赋能古桥新生,梅山精神薪火相传 ——湖南科大研究生调研麻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