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诸城派古琴调研团队奔赴山东青岛,与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各负责人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活动。诸城派古琴第六代传人,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高波,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副主席刘雪梅、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副主席翁永强、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主席团委员李国玉、青岛诸城派古琴协会主席团委员聂一、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办公室主任崔明霞、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温泉、青岛市诸城派古琴协会办公室副主任衣文参与此次活动。双方聚焦诸城派古琴的艺术特色、传承困境以及创新发展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并凝聚了传统古琴艺术当代传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交流伊始,高波主席以一曲《阳关三叠》惊艳开场。那古朴而醇厚的琴音在空气中缓缓流淌,瞬间将千年前送别的意境生动地铺陈开来。其音色兼具北方的刚劲与南方的细腻,完美诠释了诸城派古琴“清越苍劲、跌宕有致”的独特艺术魅力,让调研团队成员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传统艺术对话之中,沉浸感十足。
在谈及诸城派古琴的传承现状时,高波主席坦诚地指出,当前诸城派古琴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其中认知度有限、专业人才断层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引导青年群体真正领略古琴之美,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爱,已然成为古琴传承工作的核心课题。他结合自身多年习琴经历,深情地分享道:“我自幼与音乐结缘,初见古琴便被其沉静而内敛的气质深深吸引。多年习琴让我深刻体会到,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能够涵养心性、陶冶情操的载体。”
关于诸城派古琴的艺术特色,高波主席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阐释。他指出,诸城派古琴具有独特的兼容特质,既承继了北方琴派的雄浑大气,又巧妙融合了南方琴韵的灵动飘逸。在《流水》《梅花三弄》等经典代表作中,山水自然的灵趣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而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高波主席更是有着清晰而明确的思路。他提出将全力推动古琴“下沉式传播”,具体举措包括进校园开设体验课堂,让古琴艺术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教学,将古琴的魅力传递给更多普通民众;同时,积极联动地方文旅资源,将古琴艺术打造成地域文化的鲜活符号,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融合表演成为了一大亮点。古琴与大提琴、小提琴、二胡共同组成了中西弦乐四重奏,传统韵律与现代节奏在舞台上激烈碰撞,既守住了古琴的浑厚底蕴,又迸发出全新的艺术张力,为调研团队生动展现了古琴跨界发展的多元可能与广阔前景。后续各负责人都进行了精彩的演奏,一场音乐雅集便在连绵不绝的古琴声中铺展开来。
交流活动接近尾声时,调研团队向高波主席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书写着“高瞻引领诸琴路,德鑫润泽众人心”。这不仅是对高波主席多年来深耕古琴传承事业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学界对古琴艺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殷切期待。安徽师范大学的学子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术调研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诸城派古琴的文献整理与推广传播工作,让这门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能够传得更广、更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跨地域的交流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为诸城派古琴的传承注入了高校的智慧与活力,更为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社会接轨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有益借鉴,也为未来更多类似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奏响了古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