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标蜜愿,绿富同行”实践团于7月5日至7月6日前往桂林市阳朔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聚焦阳朔九龙藤蜂蜜这一地理标志产业,旨在解码其“绿色发展、富民兴村”的振兴路径,以青年学子的实地调研与专业视角,为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贡献智慧。
探访蜜蜂小镇,深析产业生态
实践团首站走进阳朔县白沙镇羿春族蜜蜂小镇,受到小镇负责人热情接待。随后,团队成员与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志强、阳朔县朱桥记蜂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朱桥记展开深入访谈,解锁产业发展内核。
朱志强介绍,企业构建了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每年将20%的总投入用于研发,推动蜂蜜产品创新升级。目前,蜂胶、蜂王浆等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40%,有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拥有近60年养蜂经验的朱桥记,则见证了当地蜂业从传统养殖到规范化发展的变迁——他推动养蜂技术培训普及,从蜂王培育、蜂种选择到蜂群管理,将经验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让科学养殖理念扎根蜂农群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朱志强先生访谈现场
图为在羿春族蜂蜜小镇合影
聚焦绿色生产,洞察发展根基
在蜜蜂小镇的实地走访中,实践团近距离观察了九龙藤蜂蜜的全产业链运作。蜜源基地里,成片九龙藤与蜂群形成紧密生态联动,因生态调整蜜源地后,蜂蜜品质与产量双提升,直观展现“养蜂护绿、护绿促蜂”的良性循环。
加工车间内,标准化生产流程贯穿原蜜过滤至灌装封装全过程,更以太阳能设备供电实现低碳生产——据了解,阳朔蜂场太阳能板普及率达100%,成为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此外,当地蜂农普遍不使用蜂药,废弃蜂箱多回收利用或作柴烧,朴素的环保意识与企业的绿色战略形成呼应。
图为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范宣贯点
问卷调研基层,汇聚振兴合力
为全面掌握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实践团先后前往阳朔县葡萄镇、白沙镇开展问卷调研。团队收集到大量关于蜂业认知的一手信息,涵盖居民对养蜂业的了解程度、对绿色协同发展的看法等。
图为在葡萄镇
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阳朔之行深刻感受到九龙藤蜂蜜产业的发展活力——地理标志认证带来20%-30%的产品溢价,深加工延伸价值链,绿色理念贯穿全流程,共同勾勒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本。未来,团队将梳理调研成果,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青年方案,持续助力“甜蜜事业”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更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