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厚植爱国情怀、弘扬红色文化,日前,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红色筑梦·青春力行”沿背实践队前往萍乡市莲花县沿背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参观学习、志愿服务和志愿实践,在红色沃土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基层一线锤炼意志品质。
沿背寻访红脉情,绿意淬炼青春志
在萍乡市莲花县,实践队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深入了解甘祖昌、王佐等优秀党员的革命事迹,体悟秋收起义在高滩的光辉历程,在红色沃土中淬炼思想、砥砺品格,激发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昂扬斗志。
实践队首站探访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迹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娓娓叙述下,队员们对甘祖昌将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队员们看着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仿若看到了甘将军从放牛娃到红军战士、再到开国将军的峥嵘岁月。尤其是一封写着“……恳请组织批准我回江西莲花县沿背村务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的申请书则更让队员们不禁驻足。本可以安逸享福的甘将军毅然选择解甲归田,重新当回农民,从此开始了“从将军到农民”的二十九年。一句“我回来不是来当官老爷的,我是来做农民的”,至今仍振聋发聩。通过参观,队员们真正理解了“不忘初心”的深刻内涵。斯人已逝而精神长存,激励着每一位奋斗者砥砺前行。
下一站,实践队辗转来到了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在低潮时期的艰难状况。馆内展陈中,在线会议场景的雕塑、珍贵的历史文物原件,特别是泛黄却字迹清晰的会议记录摘要和行军路线图复件,直接呈现了革命历程中的艰辛。参观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们表示,通过回望历史,深刻体会到而今的和平的来之不易。大家认识到,铭记历史的意义在于汲取奋进的力量,并将其转化为新时代的奋斗动力。
行程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王佐革命事迹陈列馆。如果说秋收起义行军会议旧址展现的是宏大的历史叙事,那么这里则生动呈现了一位基层革命者的光辉足迹,映照出星火燎原背后具体而微的生命光芒,生动阐释了何为平凡亦伟大、渺小而又宏伟。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专注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陈史料,通过了解王佐同志的经历与贡献,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历程的艰难与先辈的牺牲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
从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迹陈列馆到秋收起义行军会议旧址、再到王佐革命事迹陈列馆,实践队沿着历史的脉络探寻,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队员们通过实地探访和史料学习,触摸到历史的厚度,深刻感悟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力量。
志愿传红韵,田垄践初心
在莲花县沿背村,“红色筑梦·青春力行”实践队将奉献精神融入实践当中,于行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田间地头践行青春初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四周年,实践队组织展开了“童心向党·手作红军包”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在队员们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缝制象征着革命传统的红军包。孩子们专注投入,穿针引线虽显稚嫩但态度却分外认真。在缝制过程中,有小朋友因针脚不齐而反复拆线重缝,也有小朋友细心缝制、小心绘制五角星图案。而当缀有红星的红军包完成,背在肩上的那一刻,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站姿也更显端正。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的手工体验,将红色教育融入实践,让少年儿童亲身感受革命传统,由此激发爱国情怀。实践队队员表示,在指导孩子们的过程之中,自己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初心使命的真谛。
志愿服务的舞台,从温馨的活动室延伸至广袤的金色田野。为深入基层,实践队走进田间开展助农实践活动。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队员们学习并参与玉米的收割。劳作持续到傍晚,期间还需应对田间蚊虫。泥土的芬芳、玉米的清甜、汗水的咸涩,三者混合在一起,写作成“劳动”两个字。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亲身体验了农业生产的辛苦,深化了对劳动的认识,更锤炼了自身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室里的知识是种子,实践则是让它生根发芽的土壤。此次沿背之行,是思想的淬炼,是精神的洗礼,更是青春的躬行。队员们追寻红色足迹,触摸信仰的温度;躬身田间地头,体味劳动的真谛。青年学子俯身大地,收获颇丰,立志在服务国家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 杨恒 刘苏迎 杜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