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三天青耘路,满载临泉情 ——青耘行动队

  七月流火,暑意正浓。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青耘行动队怀揣热情奔赴安徽临泉,用三天时间解锁农业科技的创新密码、触摸乡村振兴的鲜活脉搏、探寻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到村落展馆,一场融合知识与实践的青春实践课,在临泉大地上生动展开。

科技赋能农业,解码绿色发展

  在临泉的各企业单位里,正以科技为笔,绘就着农业新图景。7月14日上午,青耘行动队的调研从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拉开序幕。展厅里,“一心一园四区”的空间格局模型勾勒出园区发展蓝图,实物展品与多媒体动画交织,将农业科技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过程娓娓道来。而在临泉禾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快繁技术让队员们惊叹——一株株新培育的花卉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快速繁育,体现了农业育种的高效和精准。


图1 参观科技展厅 农传江摄


图2 讲解组培技术 王兴悦摄

  从花卉育种到畜牧产品加工,科技的力量贯穿其中。7月14日下午,天邦拾分味道工厂里,国际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让农产品加工更加便捷安全。次日上午,安徽柳桥农业有限公司的鹅产业流水线展现了种鹅培育到羽绒加工、熟食生产的过程。队员们了解到企业“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明白现代化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产业链思维的革新。


图3参观加工过程 王兴悦摄


图4讲解鹅产业链模式 朱月焕摄

  科技的温度还埋藏在生态保护的细节里。同日,小队成员学习了中环水务的污水处理流程。从格栅过滤到生化反应,从深度净化到达标排放,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而下午的中化MAP展厅,小队成员们参观了自走式播种机、智能灌溉设备等新型农机装备,清楚的体验到农机装备的升级让农民的“脚下活”变得越来越轻松。


图5参观污水处理过程 农传江摄


图6参观农机设备 王兴悦摄

特色产业破圈,古今农业对话

  临泉的土地上,正以特色为墨,续写着产业新篇章。7月15日上午,小队前往中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中虎头姜和佛手小姜静静陈列其中,负责人介绍,这些姜因耐储存、辣味醇厚的特质占据市场,是临泉土地孕育的“味觉名片”。到了阜阳福碳有限公司后,技术人员的讲解更令人耳目一新:以氨基葡萄糖为原料,借助合成生物技术制成的复合肥料,能改善土壤板结盐渍化,提高土壤肥力。成员们端详着眼前的肥料半成品,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7了解虎头姜和佛手小姜 王兴悦摄


图8了解复合肥料 农传江摄

  次日上午,安徽省古西湖金盆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菌菇种植上演着“科技+自然”的协同,团队成员与技术人员交流菌棒培育、环境调控等关键环节。从传统作物到新型产业,临泉的特色产业始终在“守正”和“创新”中找寻平衡。


图9讲解菌菇种植技术 朱月焕摄

田耕里里看振兴,红色基因润青春

  当脚步从工厂迈向村落,临泉的故事便以文化为脉,多了几分历史的厚度与振兴的温度。7月15日下午,临泉县博物馆里,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到明清的农具,这些展品无声的诉说着这片土地与农业的不解之缘。夕阳下,馆外的农田与馆内的文物隔空对话,队员们仿佛触摸到农业传承的接力棒。接着,大家来到杨桥镇孙庙村,与村干部的座谈揭开了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村容村貌的变迁、种植畜牧的更替、发展中的挑战与成果都在这场谈话中被一一揭晓。“乡村振兴”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有了具体实例。更别说韦寨镇吴营村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重现着革命岁月。“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与队员们脚下的乡村振兴路遥相呼应——前辈们用热血开辟道路,如今的青年用知识建设家乡。


图10队员与孙庙村村支书的座谈 农传江摄


图11队员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合影 农传江摄

  三天调研,从实验室到田野,从工厂到村落,青耘行动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临泉大地,用眼睛发现科技力量,用心灵感悟乡村脉动。这场融合农业科技、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的实践课,不仅让 "科技兴农"的种子在心中扎根,更让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生长。临泉的故事还在继续,青耘行动队的青春实践,也永远在路上。

    作者:刘芷彤 王兴悦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衿植志实践团青岛行:解锁农科就业创业新图景
  • 淮阴工学院自动化学院益路童行青年团助力“520爱心暑托班”:科技
  • 护眼知识进乡村 "睛"彩视界伴成长——筑梦小鱼实践团开展乡村儿童
  • 镂木传薪,楷韵悠长
  • 镂木传薪,楷韵悠长
  • 在本次关于“传承曲阜楷雕非遗之魂”的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前期会议筹备中,我们匠心承楷韵实践团围绕主题方向、人员分工与调研地点展开
  • 07-20 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