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红色问道之旅”实践团组织开展《一笔一刻》版画制作实践活动

       红旗漫卷,笔“话”延安。为庚续红色血脉,凝聚文化力量,7月20日,“新时代青年延安行——红色问道之旅”实践团来到桥儿沟革命旧址和延安文艺纪念馆,参观革命旧址,感悟文艺魅力,并在此开展了《一笔一刻》版画制作实践活动。
      
  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桥儿沟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地,是鲁迅艺术文学院所在地,更是革命文化的圣地、新中国艺术教育的开创地,既见证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源头活水,也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逐一参观了旧址园区中的陈列室,52孔石窑洞与哥特式教堂静静矗立于旧址内,斑驳的墙面、古朴的木质桌椅,无声诉说着当年文艺工作者们在煤油灯下以艺术为武器的峥嵘岁月。在这里,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王大化排演了《兄妹开荒》,贺敬之执笔了《白毛女》。这些在战火中诞生的经典作品,奠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基石。行至延安文艺纪念馆展厅,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抗战时期木刻作品手稿、舞台剧照等珍贵文物,系统学习了延安版画“为革命服务、为人民创作”的宗旨。
      
     
  随后,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团队组织开展了《一笔一刻》版画制作实践活动。活动采用“理论讲授+技艺传承+创作实践”的三段式教育模式,首先,版画艺术中心的指导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木刻板画的入门知识,并现场示范了版画制作“绘、刻、印”三大核心技艺。接着,队员们选取宝塔山、杨家岭窑洞、南泥湾稻田等延安符号作为创作主题,巧妙融入秦巴民俗图案与现代设计元素,成功刻画出了10余副作品。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创作理念和心得体会,虽然作品略显生涩,但每一刀都凝聚着成员们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敬意,每一笔都传递着对“扎根人民、服务时代”精神的理解。
       
  
       刻刀在木板上游走,革命精神在创作中重生,木刻版画实践活动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可思可创。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在革命文艺的源头活水中汲取力量,在问道红色的过程中庚续基因,争做革命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作者: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红色问道之旅”实践团    来源: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红色问道之旅”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江理学子“万名大学生进千站”:童笔画里的情绪变形记
  • “薪火相传,麦田助教”实践团开展折纸教学与学业辅导活动
  • 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狮狮顺遂志愿队”——绿色工厂篇|解码污水
  • 绿动未来 碳迹可寻-----四川师范大学 “狮狮顺遂志愿队”开展低碳
  • 广西师范大学青衿之治团队:探寻青年干部治村新路,赋能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