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走深走实,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青衿传家・家风探行团”于7月12日赴潍坊寿光市河崖王村,开展了主题为“寻找良好家风家训”的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河崖王村通过建设“家风文化墙”等举措,让“勤、俭、善、和”成为村民的共识,并获得了山东省卫生村的称号。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探寻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密码与实践价值。
深入交流,感受家风力量
活动伊始,探行团成员与河崖王村党支部王书记进行了专题座谈。书记结合自身家庭经历,生动讲述了祖辈“诚实守信、睦邻互助”的家风故事,分享了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孝老爱亲”家训,使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平凡家庭中蕴含的质朴而强大的家风力量。书记还详细介绍了该村推进家风家训建设的具体举措,如设立“家风文化墙”展示优秀家训等,将良好家风融入乡村治理,有效促进了“家家重家风、户户传美德”文明村风的形成。
问卷访谈,倾听基层声音
为更全面了解村民对家风家训的认知与实践状况,团队成员深入农户,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家庭日常相处准则、品德教育方式以及对村风建设的建议等多个维度。村民们热情配合,认真填写,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调研资料。
采撷故事,体悟传承深意
在深入交流中,团队成员采撷到众多鲜活感人的家风故事:
“勤”以立身,“俭”以持家:有村民动情讲述父辈“勤劳节俭、自强自立”的创业史。祖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贪捷径、不慕虚名,凭借双手辛勤打拼积累家业,将“勤”与“俭”融入血脉,为家庭奠定了踏实过日子的坚实根基。
“善”睦邻里,“和”传世泽:亦有老人深情回忆家族“与人为善、守望相助”的邻里情谊。过去村里无论红白喜事,族人总是主动援手;邻里遇困,必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将“吃亏是福”的家训代代相传。这份不计得失的友善,悄然在乡间邻里间蔓延,滋养着和谐的土壤。
这些饱含深情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家风家训在维系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核心作用,是廉洁家风在日常生活最鲜活、最接地气的体现。
总结收获,凝聚青春力量
此次“寻找良好家风家训”主题社会实践,不仅为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家风素材,更让成员们直观体悟到优良家风对家庭幸福、乡村治理乃至社会风气的深远影响。大家深刻认识到,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柔性纽带”。未来,“青衿传家・家风探行团”将继续深入梳理实践所得,挖掘家风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积极发挥青年视角,创新传播方式,讲好家风故事,为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