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破损的旧照片在年轻指尖重焕光彩,黑白影像被精心渲染出岁月温度,一张张崭新的笑脸在快门声中定格……近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子们,带着专业技能与炽热情怀,走进淮北市土楼村、南山村及东山小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影像守护·温情传递”主题三下乡实践活动,用独特方式为当地老人镌刻下珍贵的记忆印记。
活动前期,同学们潜心钻研数字图像修复与智能上色技术,力求专业。在服务现场,他们化身“时光修复师”,小心翼翼地为老人们处理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却已破损、褪色或模糊的老照片。无论是布满折痕的旧照,还是年代久远的黑白影像,都在同学们专注的操作下逐渐恢复清晰,甚至被赋予鲜活的色彩。

而对于家中缺少老照片的老人,同学们则架起相机,精心布置,担当起“温情摄影师”。他们耐心引导老人放松,捕捉他们最自然、最慈祥的瞬间。快门按下,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被即时打印、精心装帧,郑重交到老人手中。“这辈子没怎么正经拍过照,这张新照片,我得好好收着,让娃儿们也看看!”东山小区的大爷大娘拿着崭新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服务老人数十位,拍摄并赠送新照片数十张。

这场“为老留影”行动,不仅是技术的施展,更是两代人之间温暖的心灵对话。同学们在服务中倾听老人讲述照片背后的沧桑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亲情的绵长。老人们眼中闪烁的惊喜与感动,成为对同学们付出最好的回馈。“亲手将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看到爷爷奶奶们展开笑颜的瞬间,深深感到技术的价值在于传递人文关怀,这比任何课堂都更生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动情地说。

一帧帧被修复的影像,是家族历史的重新连接;一张张崭新的照片,是对当下幸福的即时封存。淮师学子们以专业技能为桥梁,在淮北的乡村与社区里,不仅修复了破损的相纸,更熨帖了老人们渴望被珍视的心灵褶皱。他们用青春的光影之笔,在淮北大地上书写了科技温度与敬老情怀交融的动人篇章,让记忆永不褪色,让温情永远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