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博山区中郝峪村:古韵新貌,乡村振兴的典范
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坐落着一座兼具古韵与活力的村落 —— 中郝峪村。近日,青鸟联农实践团走进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迸发着现代生机的土地,亲身感受中郝峪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的独特路径,探寻其从传统村落蜕变为 “全国典范” 的奥秘。
中郝峪村被群山温柔环抱,山间云雾缭绕,溪流潺潺,自然风光格外宜人。据村中老人回忆,村子因地处上郝峪村与下郝峪村之间而得名,村南侧留存着古代旧村遗址,早年杨姓人家在此定居繁衍,留下了不少承载岁月痕迹的石屋、古道与民俗印记,为村庄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份独特的魅力与发展成果,让中郝峪村收获了诸多荣誉:2019 年 7 月,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同年 12 月,又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 “标杆村落”。
漫步村中,实践团成员既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能感受到现代乡村的活力。近年来,中郝峪村依托 “山水环绕、文化悠久” 的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富裕兴旺的华丽转身。早在 2007 年,村子便打破传统发展思路,开启乡村旅游探索之路 —— 通过 “村民入股、公司化运营” 的创新模式,将全村分散的房屋、山林、耕地等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运营,逐步打造出集 “观光赏景、休闲度假、农事体验” 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如今走进村里,400 多间翻新后的石屋错落有致,既有传统村落的古朴韵味,又配备了现代化生活设施;特色农家菜馆里飘着饭菜香,手工煎饼、山野炖菜等美食吸引游客驻足;民俗体验点内,织布、陶艺等传统手艺展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文化魅力,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为村庄带来旺盛人气与经济活力。
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中郝峪村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坚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村里制定了严格且细化的村规民约,小到垃圾分类、家禽饲养,大到山林保护、河道管理,都有明确规定,实现了 “村规民约制度化、村民行为规范化”,让环保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此外,村庄持续加大生态投入,组织村民开展植树造林,在山间种下大片松柏、果树;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生态驳岸,让溪水重新清澈见底。如今的中郝峪村,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清新宜人,成为名副其实的 “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中郝峪村在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方面同样成果显著。2018 年 6 月,村里的 “长者食堂” 正式运营,村民一日三餐全免费 —— 清晨有温热的粥品、馒头,中午和晚上有荤素搭配的热菜,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也减轻了全体村民的生活负担,让大家感受到 “集体大家庭” 的温暖。除此之外,村庄还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村卫生室,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为村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与周边学校合作,保障孩子们就近接受优质教育;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广场舞、书画展览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了 “物质富裕、精神富足”。
中郝峪村的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 “可复制、可推广” 的宝贵经验 —— 以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活力,以生态保护守护发展根基,以民生改善凝聚村民力量。实践团成员在走访中感慨,中郝峪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村落只要找准定位、创新模式,就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相信未来,中郝峪村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关于 “古韵新貌” 的美好篇章。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鞍钢转型:钢铁巨人的绿色答卷
- 7月23日至24日,东北大学"马院赴辽宁鞍山社会实践团"前往鞍钢博物馆、鞍钢生态园、大孤山铁矿等地点开展研学活动。通过观摩绿色化生产
- 08-23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