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理学子返家乡: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的奇迹,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锻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用这首七言律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的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这中间有一特别重要的会合点,那便是我的家乡—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尽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2023年寒假,兰州理工大学铸魂实践队红色文化助振兴实践小组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结合学校返家乡实践活动开展了以“畅游红色会宁,宣讲红军长征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作为会宁学子,生活在这片红色圣地上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所以我怀揣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游玩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景区,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作为本地人,小的时候经常去会师园玩,去纪念馆里逛逛,在城墙上合影,在会师塔上爬上爬下,那个十一层的会师塔曾经是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那时候只是把它当作是玩耍的地方,缺乏敬畏与肃穆之心,只知道上面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几个大字俊逸挺拔,后来才听老师说那是邓小平爷爷亲自题的字。这次在会师塔前参加活动,低头默哀的时刻,我再次真正感受到会师塔的威严肃穆以及它传承的革命精神。这个承载着红军长征途中无数感人故事的纪念塔,会师旗帜飘飘的老城墙,明灯一直闪烁的会师塔以及各种革命旧址和伟人故居,一同坐落在绿树成荫的会师园中,承载着县城中很多人太多太多的记忆。
在县城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山歌“桃花山哟红灿灿,红军来到会宁县。哎,叫一声红军我的亲人哟,请你歇歇脚,咱就拉拉闲。”如今位于桃花山上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景园内修建了长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22处景点,以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为主题,用微缩景点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就这样会宁人民用自己的方式坚定的支持着党和红军。
记得一位老红军爷爷在一段采访中说到:“红军会师已经过去50多年了,我们这代人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一代能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为加快会宁脱贫致富的步伐而努力奋斗。”而今的会宁,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人们却也不用再为吃饱穿暖而发愁,每年都有大批的优秀学子从小城走向全国各地,大批的人回来建设家乡,当会师塔不再是这座城中最高的建筑,当深夜亮灯的建筑不只会师塔一个,这座红色的小县城也终于变的越来越好。
活动已经结束,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我们每个队员的脑海之中。正如歌中所唱“他和她,宣的誓,迎得仗,来自那燃烧的和我一样的年华,来自世间一对平凡的夫妻身旁,来自昨天谁以青春赴万丈理想……”我们现在所享的平淡幸福的生活,来自百十年前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所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加会有无限的勇气,去对答整个世界,向皓月星辰瞭望。(通讯员:柴文娇)
- 扬数字金融之帆,起万家富裕之航
-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大数据时代逐渐盛行,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的时代。为了
- 02-03 关注:4
- 数字普惠金融路,通向乡村振兴
-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金融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二十大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02-03 关注:4
- 淮师大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作为一名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我的未来职业方向仍然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我在社会工作的实践方面依然是无知的。正值2023年阜阳大学生寒假
- 02-03 关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