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理学子三下乡实践心得:汇聚青春奋进力量,传播传统武术精神
翻阅历史,中国武术已传承千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自产生之初,一直助力着“国之大事”。“解决生存”和“促进发展”是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2023年,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铸魂实践团在在兰州市、天水市等地开展了以“弘扬陇原武韵,践行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推广活动,我有幸加入团队,一起去了解武术,探寻其中的奥秘。
其实从小就跟武术颇有渊源,小学时,我跟着外公学习太极拳,当时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没有更深的了解武术。上大学后加入了与武术相关的社团,有幸结实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让我对武术有了初步了解。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有机会更深地了解武术,了解武术在当代人生活中的地位,也了解了武术蕴含的精神。
此次活动去了很多地方,我们采访了晨练市民、开展了武术推广经验线上分享会、拜访了梢子棍名家与西北武术名家、参观了姜维故里武术馆,同时与甘谷伏羲班的孩子们一起练习武术拳法套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首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两位武术爱好者。我有幸采访了二位前辈,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爷爷奶奶练习武术将近二十年,在这么久以来,爷爷奶奶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准时到达小广场练习武术。采访结束后,我们跟随奶奶学习了一段飘逸潇洒、造型优美的太极功夫扇。太极扇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它融合了太极拳与其它武术、舞蹈的动作,太极与扇的挥舞动作结合之下,刚柔并济,可攻可守,充满了飘逸潇洒的美感与武术的阳刚威仪,是同时具有观赏性及艺术性的健身运动。奶奶告诉我们:太极就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并济,讲究的是整体观,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看似没劲却处处有劲。练习太极扇时,会让人在运动中丝毫没有厌倦之感,让人们在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的“舞”式下,把握住“意况引导动作、放松而不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相随着音乐会使你忘记心中的烦恼,进入一个恬静愉快的天地,更能起到调节心情锻炼身体的效果。
通过学习太极扇,让我对“诚、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练习太极扇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逐渐磨练出自己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诚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所有这些功夫,无疑也是要百炼成钢的。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当拜访梢子棍名家时,他身上透露出的干练和他甩棍的动作,丝毫不拖泥带水,我不禁打心里赞叹不止。此前我去查了梢子棍的历史,梢子棍在古代用于守城,这种棍子体现了古人对于巧器的巧用,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而《武经总要》十三卷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链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这则史料说明梢子棍由戎人的发明演变而来,意味着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除了武术外在器物蕴含的意义,习武之人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练武对人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多面的,通过练习,要不断克服痛疼关,要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吃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培养孩子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性和意志。晨练市民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甘谷伏羲班孩子们体现的是蓬勃朝气和对武术的热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也亦如此。
此次活动让我知道学习武术不仅学习武术动作的博大精深,更多的也是古人的智慧,在没有现代化武器的时代武术就是最好的兵器,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学习武术可以让我们身体协调、心平气和的对待事物,武术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气节和意志。中华武术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千年,现在,我们又面临新的千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历史要发展,武术要发展,武术精神更要发展。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应担起弘扬传统武术这一重担,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多的是为了将我们伟大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开拓创新,为传统武术、为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次活动中带给我们的一切,都将使我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