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探索历史于艺术的宝库——走进大钟寺博物馆

    本实践团队于六月组织参观大钟寺博物馆,以下为团队成员陈子扬所写的大钟寺博物馆实践内容具体介绍: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
    大钟寺内集中华古钟之大全,收藏了乐钟、朝钟、佛钟、道钟、金刚铃等古钟类文物400余件(套),大的近7米高,小的可放在手掌之中。除寺内大钟楼悬挂着的一口铸于明永乐年间的钟王——永乐大钟外,还有铸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的柏林寺钟与乾隆年间铸造的钟身上遍布22条飞龙的乾隆大钟,以及古老的编钟等。
    大钟寺原名为觉生寺,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寺内气势雄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藏经楼和大钟楼等六进大殿。雍正帝曾下谕旨在大钟寺后部建大钟楼,并御笔题“敕建觉生寺”的匾额。至乾隆八年(1743年)大钟楼建成,将永乐大钟悬挂其间。大钟楼建筑典雅,楼高16.7米,悬挂乾隆帝题。   “华严觉海”的匾额。整体造型上圆下方以喻“天圆地方”之意,楼内地上砌有一直径四米的八角形石池,整个楼建筑独具特色,当钟声鸣响时,石池可产生共鸣,使钟声更洪亮传向四面八方。
 
    永乐大钟由北京鼓楼西铸钟胡同内的京师铸钟厂铸造。钟高6.75米、钟口直径3.3米、重达46.5吨,有“钟王五绝”的美誉。钟体内外铸有佛教汉、梵经文一百多种共23万多字,是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经文字体工整婉丽,是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其钟体上窄下宽,钟声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击钟时尾音长达两分钟以上,钟声最远能传15公里-20公里以外。
    之所以铸经文是为“一撞可抵遍唪经”,意用撞钟的声音来传达美好的佛的祝语。永乐大钟铸成后,送至景山后街的汉经厂(即嵩祝寺),在那里陈列并由僧侣们每日诵经撞钟。万历帝时,将永乐大钟移至位于西直门外长河边的万寿寺。当时迁移大钟之事曾轰动京城,引发百姓围观的盛景。因为没有吊车、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十里长街全靠沿途凿井用水泼成冰道,再用木杠、人力、马拉,经过几个月才运到万寿寺内。
    明清以来,因永乐大钟悬挂京城西郊成为旧京时五大镇物之一的西方镇物,成为百姓家喻户晓的吉祥宝物。
    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起,觉生寺成为历代皇帝御驾亲临与寺中僧侣一起敲钟、为天旱祈雨时的场所。因永乐大钟常鸣,觉生寺被老百姓俗称为“大钟寺”,觉生寺一名反倒被人忘掉了。从此北京城在逢年过节和求雨时都可听到大钟寺传出的祈福钟声。每逢阴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大钟寺要开庙半个月,此时焚香拜佛人极盛,游人纷集。游人可自钟楼内旋梯盘登至顶,可见大钟周围每个部位均悬挂有小铜铃,游人可用小铜元击之,中者铃声作响即谓“吉祥”。此举跟白云观窝风桥下“打金钱眼”一样,成为旧京城庙会中的欢乐一景。
    我国自古以来有盛世鸣钟的传统民俗,因钟的端庄形象和铭文具有永久性和历史感,象征着天长地久、国泰民安、和谐幸福。如今每逢新年、除夕等重大节日,一般要撞钟108下,有除旧迎新、敲钟祈福之意。之所以撞钟108下也因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寓意去除人生的这些烦恼。另据明代朗璜所著《七修类稿》解释:其“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数之和,正得此数”。
每当庆典时或新年春节的子夜之时,人们都会来到大钟寺祈祥纳福,钟声深沉、悠扬、洪亮,声声震撼传遍北京城的穹寰大地!
  
    一见“钟”情——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基本介绍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
    如今大钟寺已经成为一座利用古代建筑开展旅游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文物资源的多功能博物馆。
 
光辉岁月——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历史足迹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建觉生寺(即大钟寺)。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冬,觉生寺建成。
    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永乐大钟移至觉生寺,大钟悬挂与大钟楼建造工程完工。
    自清乾隆八年起至清末,觉生寺成为清代皇室祈雨拜天的宗教场所。 民国时期,觉生寺由行使神权的皇家祈雨场所逐步进入平民化时期,并成为京城几大庙会举办地之一。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觉生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3月11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
    1985年10月4日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
    1996年12月27日 大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巧夺天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建筑特色
 
    大钟寺原名为觉生寺,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寺内气势雄伟,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藏经楼和大钟楼等六进大殿。此外,还有钟鼓楼和六座配庑分布在两侧。雍正帝曾下谕旨在大钟寺后部建大钟楼,并御笔题“敕建觉生寺”的匾额。至乾隆八年(1743年)大钟楼建成,将永乐大钟悬挂其间。大钟楼建筑典雅,楼高16.7米,悬挂乾隆帝题写的“华严觉海”的匾额。整体造型上圆下方以喻“天圆地方”之意,楼内地上砌有一直径四米的八角形石池,整个楼建筑独具特色,当钟声鸣响时,石池可产生共鸣,使钟声更洪亮传向四面八方。
 
历史人文——大钟寺那些事儿


    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起,觉生寺成为历代皇帝御驾亲临与寺中僧侣一起敲钟、为天旱祈雨时的场所。因永乐大钟常鸣,觉生寺被老百姓俗称为“大钟寺”,觉生寺一名反倒被人忘掉了。从此北京城在逢年过节和求雨时都可听到大钟寺传出的祈福钟声。每逢阴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大钟寺要开庙半个月,此时焚香拜佛人极盛,游人纷集。游人可自钟楼内旋梯盘登至顶,可见大钟周围每个部位均悬挂有小铜铃,游人可用小铜元击之,中者铃声作响即谓“吉祥”。此举跟白云观窝风桥下“打金钱眼”一样,成为旧京城庙会中的欢乐一景。
    我国自古以来有盛世鸣钟的传统民俗,因钟的端庄形象和铭文具有永久性和历史感,象征着天长地久、国泰民安、和谐幸福。如今每逢新年、除夕等重大节日,一般要撞钟108下,有除旧迎新、敲钟祈福之意。之所以撞钟108下也因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寓意去除人生的这些烦恼。另据明代朗璜所著《七修类稿》解释:其“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数之和,正得此数”。
    每当庆典时或新年春节的子夜之时,人们都会来到大钟寺祈祥纳福,钟声深沉、悠扬、洪亮,声声震撼传遍北京城的穹寰大地!
 
钟韵悠悠——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传承


    历史文物是过去时代的见证,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物品,更是承载着无数故事、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些文物通过时间的洗礼,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在光阴的长河中,它们犹如宝贵的时间胶囊,将遥远的过去带入了当下,影响着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这些古老的工艺品,都凝结着一个个特定的历史瞬间,唤起我们对过去的好奇和敬意。当我们凝视着那些由岁月雕琢的钟器,仿佛能够穿越时光,聆听到它们在古时被敲击时发出的阵阵悠扬。
    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得更远。历史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古钟在历史文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特定文化和时代的精神面貌,承载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因此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对古钟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韵华章”古文物智慧保护团队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发布时间:2023-08-30 浏览:
  • 情暖社区,共筑美好家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
  • 探索历史于艺术的宝库——走进大钟寺博物馆
  • 无锡学院学子三下乡|踏寻抗美英雄红色故里 共忆革命峥嵘历史岁月
  • 走进红色遗址;探寻红色精神(一)
  • ——以马鞍山市走访地区为例
    摘要:马鞍山市身为抗日前线,拥有着深厚的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底蕴。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实践活动的首
  • 08-29 关注:7
  • 筑起健康屏障,共谱防治结核新篇章
  •   2023年7月,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情暖南疆志愿宣讲团一行分别前往第二师二十二团和第三师五十一团,开展以“防治
  • 08-29 关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