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大学生新闻大学生活校园文学大学生村官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校友会版软科排名分类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专科排名学校地址
求职简历职场法则面试技巧职场故事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
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建筑设计财务会计
申请书证明书检讨书自荐信演讲稿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读后感求职信推荐信其它范文

赓续红色薪火,润泽稚子童心

赓续红色薪火,润泽稚子童心
——幼儿红色启蒙教育实践总结报告
       作为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我深知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却也困惑于理论与现实的鸿沟。当我在龙湾区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本地幼儿园的红色活动大多停留在观看动画片、学唱革命歌曲等浅层形式,而像郑明德烈士、中共浙南一大会址等本土红色资源,在教学中几乎无人提及。这让我萌生了在家乡开展社会实践的念头:能否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幼儿能感知的温度?又如何让红色精神与他们的生活产生真实联结?
       在永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我联合海滨幼儿园中班教师,开启了探索。这段旅程不仅让我触摸到教育的真谛,更让我重新理解了师范生的使命——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是儿童与世界之间的翻译者。
       1月22日的首次活动让我记忆犹新。我带着精心准备的明代抗倭兵器模型走进教室,试图通过实物让孩子们感受永昌堡军民的精神。但当我展示藤牌时,男孩小昊突然举手:“老师,这个盾牌能挡住奥特曼的光线吗?”课堂瞬间炸开了锅,孩子们争相讨论起动画片里的武器威力。
站在哄闹的教室里,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盲点:那些在教案中反复打磨的“历史厚重感”“文化传承”,在幼儿眼中不过是新奇玩具的比拼。午休时,指导教师林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别想着教历史,先学会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 
       第二天,我撤下所有历史教具,带着孩子们用纸箱和旧床单搭建“我们的城堡”。当他们在争执“城门该开多大”时,我模仿幼儿的句式引导:“如果城门太小,送粮食的车车进不来怎么办?”这个简单的提问竟引发热烈讨论。最终,孩子们用奶粉罐做滚轮、旧丝巾当门帘,创造出一座可以伸缩的“神奇城门”。看着他们自豪地给城堡取名“永昌堡幼儿园分堡”,我突然理解了何谓“以儿童为中心”——不是把成人世界的认知压缩后灌输给孩子,而是蹲下来,在他们的游戏宇宙里播种星光。 
后来,讲述浙南女英雄郑明德事迹时,我刻意避开了牺牲的悲壮,转而讲述她15岁时如何在破庙里为伤员煮粥的故事。当我展示从龙湾革命纪念馆复刻的粗陶碗时,女孩小雨轻轻摸了摸碗沿的裂纹:“这个碗摔疼了吗?”孩子们自发用黏土制作“爱心粥碗”,并在角色扮演中反复演绎“吹凉热粥”“小心端碗”的动作细节。三天后,家长群里的消息让我眼眶发热。小雨妈妈发来照片:孩子正踮着脚给感冒的奶奶喂蜂蜜水,嘴里念叨着“要像郑姐姐那样轻轻吹”。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红色教育的本质——那些看似宏大的精神,终将化作生活里具体而微的善意。正如我在反思日记中写下的:“教育不是把火炬硬塞进孩子手中,而是点亮他们心底那盏本就存在的灯。”
       实践中期,一场意外让我对“教育契机”有了全新认知。在非遗体验活动中,我原计划教孩子们用龙湾玻璃银光刻制作红五星。但当讲解银箔氧化原理时,孩子们茫然的眼神让我意识到这个设计过于复杂。正准备放弃时,男孩轩轩突然发现银箔在阳光下会变色,兴奋地拉着同伴观察“星星在呼吸”。 
我果断改变计划,带着孩子们在操场玩“追光游戏”,把银箔碎片贴在风筝上随风飘动。阳光下流转的光斑中,我们即兴创编儿歌:“小星星,跳呀跳,跳到东来跳到西,照得心里亮堂堂。”这个完全脱离教案的活动,反而成为孩子们最难忘的体验。回校后重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书中“追随儿童兴趣”的理论再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那个午后风筝线上闪烁的光斑。 
为寻找更贴近幼儿的本土素材,我拜访了83岁的龙湾鼓词传承人陈阿公。当他用苍老的声音唱起抗战童谣“月光光,照门堂,阿爸打倭寇,囡儿递刀枪”时,我突然想起儿时奶奶哄睡的呢喃。这种血脉相连的文化震颤,促使我将童谣改编成手指游戏。 当孩子们做着“递刀枪”(传递积木)、“守门堂”(搭建城门)的动作时,或许并不懂“倭寇”的具体含义,但他们通过协作游戏理解了“保护”的意义。有家长反馈,孩子在家用乐高搭建“城门”,还要求父母扮演“送粮队”。这种文化基因的悄然复苏,让我深切体会到《浙南乡土教育》课程中强调的“教育要扎根大地”的深意。
       2月17日离别那日,自闭症儿童小星悄悄塞给我一张画: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手牵手的两个小人,背景是用口红涂满的红色爱心。保育员告诉我,这是小星入园三年来第一次主动与人分享作品。攥着这张皱巴巴的画纸,那些熬夜修改教案的疲惫、应对突发状况的焦虑,突然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更让我触动的是孩子们集体创作的告别礼物——用废旧纸箱拼贴的永昌堡立体画。城墙下画满形态各异的红色爱心,角落里歪歪扭扭写着“老师和我们永远保护城堡”。如今这幅画挂在我的宿舍床头,每次抬头看见那些稚拙的笔触,就会想起林老师说过的话:“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当你用生命影响生命时,那些被点亮的灵魂终将成为新的光源。”
        这次实践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稚嫩与成长。那些在课堂中反复研读的“皮亚杰认知理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在真实的教育现场得到了最生动的注解。我逐渐懂得,作为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的师范生,专业成长从来不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而在孩子们澄澈的眼睛里、在游戏时飞扬的笑声中、在文化记忆代代相传的呼吸间。离园那日夕阳西下,我独自走过永昌堡的青石板路。四百年前,这里的先民用热血浇筑城墙;四百年后,一群孩子在城垣下用纸箱搭建属于他们的精神堡垒。恍惚间仿佛看见时光长河奔涌不息,而教育者正是那些在河畔播撒星火的人——用今天的爱点亮明日的灯,让红色基因在童心的土壤里生生不息。
 
    作者: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222班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2-1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林下生金 绿富共赢
  •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推动下,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重要纽带。
  • 02-14 关注:2
  • 延安足迹寻访团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 胶东薪火红脉调研团实地调研总结
  • 胶东薪火红脉调研团实地调研总结
  • 近日,胶东薪火红脉调研团前后前往海阳、青岛、烟台开展一系列关于红脉继承状况等调研活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脉传承恰如那“
  • 02-11 关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