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奔赴醉美三都,破译共富基因”——清华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共建社会实践全景报告

         一、序章:从校徽到田畴
  盛夏七月,清华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跨校组队,以“三都渔光·共续船说”为名,奔赴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在“千万工程”进入第三个十年的节点上,农、文、旅三者如何由物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进而生成可分配、可扩散、可持续的共富动能。

  二、区域速描:山水与产业的三重奏
  地形:富春江在此折出“之”字,形成峡、湾、洲并存的罕见地貌,人称“富春小三峡,江南橘子洲”。
  物产:2.8万亩橘园沿丘陵铺展,年产量4万吨,产值2.1亿元,柑橘成为三都最大的“绿色银行”。
  文化:九姓渔民自明代起聚泊于此,水上婚礼、渔火夜祭延续至今,构成一条漂浮的文化长河。
  制度:镇级层面确立“宜居建德·醉美三都”品牌,搭起“两带三区多点”骨架,再借“樱花、渔火、柑橘、年俗”四季IP持续引流。

  三、现象深读:当明星镇遇上成长的烦恼
  (一)空间割裂:
  •趸船锈蚀,甲板裂隙长出野草,缆绳在风中空荡,像一首被遗忘的渔歌。
  •坡道泥泞,雨季阻断码头与村落,游客只能“望江兴叹”。
  (二)仪式式微:
  •水上婚礼舞台下,五把塑料椅三把坐着躲雨的背包客;二维码签到墙替代桐油婚书,传统叙事被滤镜与剧本稀释。
  (三)产业瓶颈:
  •柑橘销售仍停留在“斤两计价”,体验经济与品牌溢价尚未突破玻璃顶。

  四、逻辑重构:一条叙事链激活一张价值网
  实践队提出“故事—场景—产品—运营”四环联动模型,让文化叙事成为资源配置的隐形手。
  故事:提炼“三江渔灵”母题——鸬鹚、渔船、江浪三元素人格化,形成IP原型。
  场景:以“旧舷新梦、叠翠坡、三都汇、浪里渔、波光戏语”五大空间节点承载故事。
  产品:开发柑橘精酿、水上皮影盲盒、渔火节限定香薰等系列文创,把“可带走”的纪念品升级为“可传播”的社交货币。
  运营:村集体以资源入股,社会资本负责轻资产运营,高校团队提供内容更新与人才回流接口,收益按“4321”比例反哺渔民、村落维护、再投资与公益基金,形成闭环。

  五、微观设计:五大节点的功能与象征
  旧舷新梦——趸船再生:保留船舷弧度,植入咖啡、展览、研学复合业态,甲板夜间化身露天影院,让“老船”长出“新梦”。
  叠翠坡——生态坡道:以耐候钢板与本土植被叠退而上,雨季成溪、旱季成台,兼做天然看台与雨水花园。
  三都汇——村落客厅:整合闲置公房,置入游客集散、非遗展演、共享办公,屋顶露台俯瞰橘海,成为村民与创客的“第三空间”。
  浪里渔——水上课堂:可移动渔排搭载透明观察舱,亲子可体验撒网、识鱼、放流,数据同步上传云端,形成公民科学家计划。
  波光戏语——水上皮影:以水面为幕,激光投影演绎九姓渔民婚俗,观众乘竹筏观演,船桨击水即为节拍,传统与未来在此握手。

  六、青年立场:归来不是怀旧,而是共建
  团队共识:青年返乡并非寻找田园牧歌,而是参与构建公平、开放、可持续的乡村网络。调研结束时,队员留下“三本账”:
  •文化账——数字族谱与口述史同步上线,供全球研究者调用;
  •经济账——首年运营预计带动柑橘溢价15%,村集体收入增加30万元;
  •生态账——趸船光伏屋顶年发电2万度,减少碳排15吨,为“零碳景区”打底。

  七、尾声:让浪花继续拍岸
  离别的清晨,富春江面泛起碎金。实践队将调研报告、设计图册与IP原型一并移交镇村干部。船笛响起,新的航程开始:当故事被重新讲述,空间被重新丈量,产业被重新估值,三都的共富之路也将从“样板”走向“常样”。
  浪花千年不息,青年仍在路上。
“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作者:马天鸣 熊苏瑶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社会实践总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