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队赴石台县开展红色文化调研
2025年6月19日至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薪传”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石台县,深入严家古村、中共石台县委旧址等地,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习和访谈交流,探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一、严家古祠与红色文化展示馆:历史与信仰的交融
实践首日,团队成员来到严家古祠。这座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的宗祠,是东汉隐士严子陵后裔为纪念先祖所建,匾额“富春堂”三字承载着严氏家族“清廉守节”的家风传承。随后,团队参观了石台县红色文化展示馆。一楼展区以“地火行动”“铲富济贫”“建立政权”“迎接解放”四大板块,生动再现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牯牛降地区的斗争历程。团队成员凝视展板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
二、县委旧址与烈士陵园:铭刻峥嵘岁月
次日,团队瞻仰了中共石青太县委旧址纪念碑。碑文详细记载了1934年县委成立的艰辛历程——在清水暴动失败后,储汉仪、韩锦侯等共产党员秘密建立党组织,仅用六个月便发动了珂村暴动,点燃了皖南游击区的革命火种。纪念碑前,团队成员轻声诵读碑文,感受“短短六个月”背后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在石台县烈士陵园,团队成员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并重温入党誓词,誓言“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三、红军总医院: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最后一站,团队寻访了皖南红军总医院遗址。新棚红色纪念馆作为纪念红军北上抗日先道队和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等历史事件中有着突出贡献的人或事的专门场所,旨在让后辈感受到先辈们建国的不易,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见证先辈们的峥嵘岁月,帮助人们铭记历史。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纪念馆详细介绍了1934年7月至1935年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造队在院南地区的转战历程以及新棚
皖南红军总医院建立始未。至今仍保留了当年红军遗物及医院的原始物件,并陈列文献、文物、图片200余件。当地老人回忆道:“当年医院缺医少药,但乡亲们自发上山采草药,用门板当担架运送伤员。”门诊部与住院部的旧址虽已改建为民宅,但门前的菜地仍保留着当年的布局。团队成员感慨道:“一砖一瓦皆是历史,一草一木俱显初心。”
“寻迹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通过此行,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石台县“山山埋忠骨,岭岭铸丰碑”的革命底蕴,更领悟到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队长张欣蕊表示:“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在专业学习中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