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同心筑梦” 社会实践队赴泰宁 ------调研文旅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座谈启智赋能文旅
上午 9 时的座谈会上,王观富主任深度解析泰宁县旅游管理 “1+3+N” 体系: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挥省级平台统筹作用,三级子公司泰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营九龙潭景区;环大金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金湖、寨下大峡谷、上清溪三大核心景区;县属泰宁旅游发展公司则负责状元岩、原地博苑等景区管理,同步推进猫儿山二期开发。社会实践队后续还将通过开展实地考察,系统调研当地旅游管理体制与特色业态培育,为泰宁旅游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这场座谈会,更是多元文旅议题的 “思想会客厅”。谈及红色旅游同质化,社会实践队与当地干部直面难题,从制度 “破局”,探讨修订红色文旅发展规划,明确差异化定位;以资金 “输血”,研究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补贴、撬动社会资本;借营销 “造势”,策划红色主题研学游线、沉浸式演艺,让红色故事 “活” 起来 。
针对旅游资源调研与非遗保护,社会实践队细化行动:规划 “生态 + 文化 + 红色” 三维走访路线,深入太平地区、红军街等地,用脚步丈量资源;对接博物馆、非遗博览院,安排沉浸式参观,计划以 “青春视角” 拍摄非遗纪录片、红色故事短视频。同时,也坦诚剖析文保困境,研讨 “政府 + 企业 + 公益” 多元资金池、“网格化 + 数字化” 管理模式,力求守护文化根脉 。
思维交锋间,社会实践队把青春思考嵌入泰宁文旅振兴蓝图。这场座谈,让队员们既触摸到旅游发展的 “顶层智慧”,又洞察 “基层创新” 活力。后续,社会实践队将带着调研 “火种”,深化成果转化,让青春力量真正成为泰宁文旅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前行的 “助推器”,让每一份思考都落地成助力泰宁蜕变的 “真实生产力”。
座谈结束后,社会实践队马不停蹄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在南会村,考察生态茶园与古民居改造项目,探寻 “微改造、精提升” 推动传统村落旅游化转型路径;水际村的湖景水上高尔夫练习场颇为吸睛,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村级专业足球场还承办省级赛事,尽显 “体育 + 旅游” 融合活力;来到始建于明代的省级文保单位甘露别院,队员们沉浸式感受古建筑活化利用成果,六百年历史的院落保留 “三进三开” 格局,金丝楠木立柱、缠枝莲纹彩绘,见证着江南营造技艺的精湛。
茶香研学:访馆探基地
下午,社会实践队走进泰宁梅口茶文化馆与茶叶基地,开启茶香研学之旅。在茶文化馆,“碧水丹山出好茶” 的展示,勾勒泰宁岩茶 脉络。从清代《泰宁县志》里“茶出峨眉峰者佳”的记载,到曾为明清贡茶的“眉峰云雾”故事,再到闽台茶旅融合的探索,千年茶史与文化传承,在文字与展品间流淌,让队员们沉浸于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世界。
踏入茶叶基地,福建状元茗茶、绿圣生态农业等企业的生态茶园映入眼帘,茶树郁郁葱葱,尽显生机。队员们见证一片茶叶从山间鲜叶到杯中香茗的全流程,深刻理解生态环境与精湛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双重塑造。
此次走访,社会实践队在茶香中读懂泰宁茶文化的传承与产业活力。从文化馆里的历史沉淀,到基地中的生产实践,既触摸到传统茶韵的悠长,又洞察现代茶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后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积累了珍贵的 “茶乡”观察与实践素材,让三下乡的研学之路,因茶香浸润 而更具深度与温度。
此次走访,社会实践队既领略旅游发展的“顶层智慧”与“基层创新”,见证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又在泰宁梅口茶文化馆与茶叶基地的研学中,透过千年茶史、闽台茶旅融合故事及茶叶生产全流程,读懂泰宁茶文化传承与产业活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积累了丰富素材,让三下乡研学之旅更有深度与温度。
作者:李硕阁 刘伟琦 来源:集美大学“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
- 机电·青年行实践队青瓷博物馆文化体验行
- 2025年6月28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青年行”实践队奔赴丽水龙泉,探访龙泉青瓷博物馆和青瓷小镇,在泥土与窑火的交融中感悟
- 06-30 关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