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湖南师大 “领梦者・弘帆” 实践团古楼行: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湖南师大 “领梦者・弘帆” 实践团古楼行: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通讯员 夏梓烜 潘剑飞 李亚臻)2025年7月6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古楼生态漂流项目开展实地调研。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地依托雪峰山与山泉水系资源打造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进行系统调研。
调研期间,实践团重点考察了漂流项目的运营模式、游客接待量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并对项目负责人、当地商户和游客进行访谈。同时,团队发放问卷收集了关于体育旅游对当地经济带动效应的相关数据,深入了解漂流项目在促进就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图为团队成员对古楼两岸生态环境状况的实地记录 通讯员 杨嘉奕 供图
 
一、实地考察:解码 “体育 + 文旅” 示范工程
实践团针对洞口县“体育+旅游”战略示范工程——古楼生态漂流项目进行了重点调研。项目以10公里原生态河道为基础,打造包含专业竞技漂流道、亲子戏水区以及生态观光带的多元化业态。该项目具备年接待30万人次的能力,已成为湘西南地区体育旅游领域的标志性IP。
职员易德理先生介绍,古楼漂流项目创新性采用了“无坝引水 + 生态流量调控”技术,并在河道两侧栽植了800亩水源涵养林,以实现“零工程干预自然河床”的保护目标。该项目于2024年荣获“湖南省生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称号。
 
图为团队成员向基地职员易德理进行问卷调查 通讯员 李亚臻 供图
 
二、产业模式:三维经济闭环运营
调研数据表明,2023年暑期高峰期间,古楼漂流日均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500人次,同比增长幅度达到30%。该增长趋势直接促进周边20家农家乐订单量实现翻倍,并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古楼漂流所采用的“三维经济闭环”模式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消费场景延伸:项目联合当地农户打造 “漂流终点农产品集市”,生态腊肉、野生茶油等 12 类山货通过游客体验形成 “游玩即消费” 闭环,年销售额超 500 万元。
文化价值挖掘:将河道沿线古村落木雕、竹编等非遗技艺融入游客中心展示体系,策划 “端午龙舟民俗节”“中秋河灯祈福” 等主题活动,使游客人均停留时间从 2.5 小时延长至 4.8 小时。
业态矩阵拓展:开发 “漂流 + 研学” 产品,与 20 所中小学合作建立户外教育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 1.2 万人次。
 
图为团队成员对古楼生态漂流负责人覃建平进行访谈 通讯员 李亚臻 供图
 
三、生态赋能: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
古楼峡谷以漂流河道带动农户发展,游客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其“体育赋能生态、产业反哺乡村” 的发展范式,给洞口县绿水青山生产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探索出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共生路径。随着长株潭都市圈 1.5 小时交通圈形成,古楼生态漂流正进一步促进湖南的乡村振兴。
古楼生态漂流项目作为洞口县“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工程,通过创新生态保护技术与多元化业态布局,成功实现自然资源向经济动能的转化。其实践证明,“三维经济闭环”模式不仅有效激活了乡村消费市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与非遗文化传播,更通过“漂流+研学”等业态拓展,构建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链。该项目的运营经验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以生态体育为引擎、以文化赋能为纽带、以民生改善为核心,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实践智慧。
 
 
图为实践团在古楼生态漂流基地的合照  通讯员 刘艺杰 供图
    作者:夏梓烜 潘剑飞 李亚臻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领梦者·弘帆”暑期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希望孩子看看外面世界”——湖南师大实践团走进月溪镇,与家长
  • 湖南师大 “领梦者・弘帆” 实践团古楼行:体育旅游赋能乡
  • 湖南师大领梦者团队“三下乡”纪实:以跨学科思政课程培育新时代
  • 滁水智波启探索,科技素养铸前程——赴滁州市数智浪潮下大学生AI
  • 走进石壕,聆听岁月回响——"红色信使"与老兵的信仰对话
  • 青春筑梦“河小青” ——红岩精神领航乡野碧水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