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探寻两岸记忆 溯源闽台文脉 ——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活动纪实

  为进一步加深闽台记忆认同、追寻书记足迹,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于近日在东山岛通过访谈、表演等形式,切身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增进对闽台历史的了解,为铭记血泪历史、增进两岸认同贡献青春力量。
  一、历史诉悲情,日月换新天
  上午,实践队走进东山岛寡妇村展览馆,展览馆先以“人间浩劫”“旷世悲情”“海峡曙光”三大主题展区铺陈展开。泛黄的老照片、尘封的家书手稿与复原的生活场景模型交错,无声诉说两岸分隔的骨肉亲缘。1950年5月10日,东山岛解放前夕,铜钵村仅289户的村庄,被抓走147名青壮男子,一夜之间近百名妇女守活寡,留下“寡妇村”的血泪悲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寡妇村离别历史
  从来家与国,命运总相依。两岸交流30年,“寡妇村”已成为历史,近半个世纪的生离死别、两岸分离的辛酸苦楚,在最后的“阳光雨露”“海峡和风”展区中,终见归宁。今天的东山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已成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 中国优秀旅游县,敢叫日月换新天。“实践的意义在于让历史走出书本。”实践队指导老师谢江灿强调,“我们不仅要做历史的见证者,更要成为时代建设的摆渡人。”
  二、一桥牵两岸,记忆总相依 
  下午2时,实践队转场东山县档案馆,在“迁台记忆”专题档案室解读乡愁记忆。海峡浅浅,隔不断两岸亲情;信纸翩翩,诉不尽思乡之意。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山县征集到众多两岸往来书信,尺素虽短,情意却长。从家书的小叙事中,把握大叙事,一部两岸家书史,就是一部同胞倾诉思亲、思乡、思归情感的两岸关系发展史。近年来,东山县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着力打造两岸家书特色档案品牌,举办东山“迁台记忆”档案展,以此为交流平台,激活两岸同胞共同记忆,提升情感认同。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迁台记忆”档案馆合照
  三、院上新戏青年传承
  
 从文化体验到活态传承,实践队以闽台元素为主题,采取“调研实地--剧本创作--志愿展演--收集反馈”的机制,通过几天取材,以寡妇村“大抓丁”事件为原型进行剧本创作。铜陵剧院内,《归履》戏幕上演:半边单鞋,几经流转,经由两代人不懈接力,才最终送到大陆亲人的手中……实践队队员刘阳熠表示“在表演话剧的过程中,我仿佛真的置身那个烽火年代,‘一只鞋-两代人-两岸路’的故事,在和平年代,不应再重现。”当两鞋并置桌上时,断裂的亲情跨越海峡得以重续,东山县的和平故事,如今也由青年共同书写。

图为实践队队员《归履》剧照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在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指引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东山县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开启海峡两岸封闭的大门,为两岸交流合作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的这场溯源之旅,既是一次对闽台历史的深度探寻,更是两岸记忆的深情共建。队员们在走访调研中感悟历史、思考未来,将所学所感融入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创意化表达,让闽台同源的深厚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信在两岸青年的共同努力下,这份跨越海峡的记忆纽带必将愈发牢固,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通讯员:陈希)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铜陵剧院合照
 
    作者:陈希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赋能乡村教育 多元活动绽放光彩
  • 青春赋能乡村教育 多元活动绽放光彩
  •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阳光爱心支教团” 在绩溪扬溪中心小学的支教活动进入第五天。围绕 “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青春力量” 主题,支教
  • 07-11 关注:0
  • 扎染奇趣之旅,绽放指尖创意——扬州大学“生生不息”三下乡支教
  • 耕读沃野间,追思红旗下
  • 耕读沃野间,追思红旗下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学院“沃野新耕”天府粮仓实践队赴自贡市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07-11 关注:0
  •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环巢湖古镇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新态势调研团—
  • 湖南工程学院:墙绘焕新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