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赋力:描摹美丽乡村新风貌
(作者:魏丹 赵游泳 邓明慧 摄影:可正旺 苏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劳动教育与乡村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7月 7日上午,湖南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邵阳市邵阳县胡桥村,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劳动教育活动。
天刚蒙蒙亮,这群志愿者就已收拾妥当,整装待发。伴着凉爽的微风,他们来到了胡桥村风雨桥。这座风雨桥静卧在村头的小河上,木质的桥身爬满了岁月的痕迹。然而,就在这如画的景致中,桥旁的美丽庭院却显得格外突兀。那片庭院许久未曾打理,半人高的杂草肆意生长。在村支部那里领取了手套和镰刀后,他们投入到繁忙的清理工作中。“大家务必记住安全第一!”在老师的叮嘱声中,志愿者们马不停蹄的开始行动。同学们拿着小镰刀,弓着腰一点点割除杂草。他们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布料紧紧贴在皮肤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起,温度也攀升起来。不少同学们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落在沾满泥土的手背上。
20多人经过努力收割了十几袋的“战利品”,不少人累瘫在草堆上。“累肯定是累的,但是看到整洁的景观,再累也值得!”魏好同学说。他们的笑容里,有卸下疲惫的轻松,更有亲手改变环境的骄傲。
劳动结束后,胡桥村的村民们纷纷向志愿者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他们感慨地说:“这些年轻人真是好样的,不怕苦不怕累,为村里做出了贡献。”志愿者们也纷纷表示,这次劳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劳动的意义,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听带队老师提起,在他们工作的时候,有一位老人看了他们很久,询问老师说是不是“毛主席回来了?”老师诧异的问为什么这么说,那个老人说“看见这群孩子们干活就想起,当年毛主席也是这么带着青年帮助我们搞建设。”
让青春在汗水中淬炼,让价值在实干中彰显。团队以汗水为墨,在土地上书写劳动的价值:成员们不仅深切体悟到劳动教育的深层意义,更以实际行动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而那句 “热爱劳动、服务社会” 的箴言,早已如种子般在每个人心中扎根、萌芽。这场沾满泥土与汗水的实践,终成一堂刻进青春记忆里的成长课,让每一份付出都化为滋养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