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千年印染技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激发其创意思维与动手能力,7月10日,化韵传槐星火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扎染历史探秘、技法演示与亲手创作,为槐林镇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沉浸于蓝白韵律中的非遗文化体验。 实践团成员化身“扎染小导师”,引领小朋友们走进“绞缬”的奇妙世界。从秦汉时期的绞缬起源,到云贵白族、大理扎染的地域特色,成员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扎染的演变故事,并详细介绍纯棉方巾、天然板蓝根染料以及皮筋、夹板等工具的使用。随后,“小导师”们现场示范了基础的捆扎、夹扎、折叠等技法,演示如何通过不同的束缚方式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花纹图案。紧接着,实践团成员为每位小朋友分发了洁白的棉布。孩子们跃跃欲试,充分发挥想象力,或认真折叠捆扎,或巧妙运用夹子,创造出自己心中独特的纹样雏形。

图为小朋友扎染作品展示。杨谢超 摄
在“小导师”的指导下,他们将捆扎好的布团小心翼翼地浸入靛蓝色的染缸。实践团成员们穿梭在孩子们中间,细心指导浸染时间,讲解氧化发色的原理,提醒解开束缚的最佳时机。当孩子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解开皮筋、夹子和绳子,看到原本洁白的布面上魔术般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蓝白花纹时,惊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脸上洋溢着探索与创造带来的无限喜悦。
最后,小朋友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亲手染制的方巾,蓝白相间的图案或如星空,或似雪花,每一件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他们与实践团成员们一起,手持充满艺术感的扎染作品合影留念,纯真的笑脸与古朴典雅的蓝白纹样相映成趣。孩子们互相欣赏着彼此的作品,交流着创作心得,话语间充满了成就感和对这项古老技艺的浓厚兴趣。
图为小朋友与实践团成员扎染活动合影留念。杨谢超 摄
此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了扎染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价值,更让他们在亲手扎结、浸染、拆解的过程中,涵养了审美情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暑期里一段浸润于传统工艺之美的难忘记忆。未来,化韵传槐星火实践团将继续深耕“一院一镇一品”,开展更多精彩的非遗传承活动,让古老技艺的种子在更多乡村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新时代的绚丽之之花!
(通讯员 陈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