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集美大学“嘉”园寻迹,“庚”韵回响实践队于7月9日至7月10日前往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开展社会实践,并参与了厦门晚报“烽火弦歌——寻访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内迁故事”主题宣传活动。
校史重温悟嘉庚初心
为溯源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让红色基因厚植青年心中,“嘉”园寻迹,“庚”韵回响实践队于7月9日下午16:00在集美大学中山纪念馆集合,对集美学校发展历史进行深入学习,聆听董立功老师的讲解。实践队围绕“嘉庚精神薪火传,诚毅之路青年行”的实践主题,在追溯历史中体悟嘉庚精神,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深厚底蕴。董老师从陈嘉庚先生“教育救国”的初心,讲到“诚毅”校训背后蕴含的精神密码,再到师生们在动荡岁月中坚守讲台、薪火相传的壮举,一段段历史被娓娓道来。

(图为集体参观集美大学中山纪念馆 杨城河供图)
随后全体成员于17:30在尚大楼集合召开行前会议,张永杰老师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点评,调整并安排实践任务,鼓励队员们在实践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各小组成员汇报工作进度,反馈不同意见,共同探寻集美校友故事,制作相关问卷,设计大田文创产品,利用多种方式来更好地体现实践主题,为本次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集体在尚大楼会议室进行动员准备会议 范孟媛供图)
探访遗址溯内迁岁月
7月10日下午15点,实践队与厦门晚报“烽火弦歌——寻访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内迁故事”宣传活动的记者以及同学们一起走入玉田村“第二集美学村”校舍遗址,跟随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志愿宣讲团”连晓玲老师的讲解探寻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

(图为全体成员聆听连晓玲老师的讲解 杨城河供图)
队员们以实地考察、聆听讲解、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历史开展调研。在连晓玲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踏着青石板路,走访了范氏祖祠、中央苏区革命史馆、嘉庚广场、高平堂等遗址,对集美学校内迁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深切感受到烽火岁月中大田民众与内迁师生的深厚情谊以及嘉庚精神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传承。走访过程中,队员们重温了陈嘉庚先生《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抗日演讲,聆听连晓玲老师对“陈维风老师千里走单骑”“俞文农船长舍弃高薪回国效力”等感人事迹的倾情讲解,深深被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所感动。

(图为集体在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前大合影 杨城河供图)
情景再现传烽火弦歌
在仙亭山森林公园,实践队成员身着民国服装,还原抗战时期“森林课堂”的真实情景。董立功老师为大家讲解船舶避碰规则及抗战时期学子艰苦求知的事迹;志愿者们教授队员们“你好大田”的旗语技能;队员们围坐一起大声朗诵爱国诗篇。此次体验融合民国服饰与航海知识,以场景化体验让实践队队员们身临其境感受集美学校内迁大田的艰苦岁月,更深刻体悟了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

(图为再现“森林课堂”场景 张永杰供图)

(图为集体在“森林课堂”纪事碑前大合影 范孟媛供图)
嘉庚精神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重要力量源泉,它激励着无数青年顽强奋进。“嘉”园寻迹,“庚”韵回响实践队队员们走进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探寻集美学校内迁历史,为传承嘉庚精神、挖掘红色资源注入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