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的晨曦中,红色故事继续铺展新的篇章。7月13日,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数先锋团”实践队循着历史的足迹,于杨家岭的革命历史中找寻初心,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里汲取力量,在实地探访中深化对延安精神的理解,用青春步履丈量初心使命。

【深悟】一堂穿越时空的作风课
“延安作风为什么能打败西安作风?”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一场专题课堂生动地给出了答案。主讲老师以陈嘉庚先生的陕西之行作为切入点,对比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洁简朴与国民党统治者的奢靡享乐。当听到“毛主席用自己种的菜招待客人,蒋介石却用山珍海味宴请外宾”的细节时,队员们纷纷感慨:正是这种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作风,让革命获得了最坚实的群众根基。

【探寻】杨家岭上的精神密码
杨家岭的革命旧居,青砖灰瓦间浸润着岁月的厚重。实践队队员们在革命旧址内缓缓驻足,斑驳的桌椅旁,仿佛仍回荡着党的七大召开时的热烈讨论;泛黄的照片里,毛泽东同志在窑洞油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清晰可见。队员们凝视着当年中央办公厅的简陋陈设,深刻体会到“窑洞之问”的答案——正是这份扎根人民、求真务实的作风,让中国共产党在黄土高原上筑起了精神堡垒。

【传承】梁家河的青春答卷
午后的阳光洒满黄土高坡,实践队奔赴梁家河。在梁家河村史馆前,鲜红的党旗与团旗交相辉映。实践队队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团、入党誓词,庄严宣誓。
在梁家河村史馆,梁家河村的历史以展品与讲解的形式生动展示在队员面前。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的那些年,用青春热血书写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新时代,梁家河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用实干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模样,谱写出一曲奋斗不息的时代篇章。

【誓言】山谷间回荡的青春承诺
随后,团队成员学习了关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和他的群众观”主题内容,宣讲人声情并茂地向队员们讲述了梁家河“四大关”的故事。青年习近平从“过四关”到“解民忧”,用七年时光诠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统计学科学生,在未来从事数据工作时,应该积极传承践行这种群众观——每一组数据都应扎根大地,每一次分析都要贴近民生,让数字成为服务人民的有力工具。
夕阳西下,实践队的身影融入黄土高原的余晖。从革命旧址到知青故土,从历史文献到鲜活数据,红色基因已悄然融入青春血脉。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带着这份精神滋养,以数据为笔、以实干为墨,鉴作风之魂,悟知青初心,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属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