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凤阳传统文化,讲好红色革命历史故事,2025年7月2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小岗村“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之旅实践队前往凤阳县文化馆,与凤阳花鼓传承人肖庆红学习凤阳花鼓,其中包括观赏花鼓表演,学习基本动作等,真切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魅力。
肖老师表示,对于凤阳花鼓她算是从小耳濡目染,并且觉得能将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又能给孩子们带来展示的机会,培养文化自信,她认为很有意义。肖老师向志愿者们分享了她前往意大利表演展示的经历,当花鼓音乐响起,优美的舞姿和旋律引起了外国友人们雷鸣般的掌声,她感到十分骄傲。她认为,凤阳花鼓能走到世界是离不开每一代传承人的努力。肖老师在讲解时有着生动的表演,志愿者深在其中也感受颇多。
肖老师说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通常是一人或两人自击小鼓,边歌边舞。
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传遍了大江南北。而现在凤阳花鼓已经发展到带有身段、动作其中与安徽花鼓灯有相似地方,并且是非遗传承文化。而口唱民间小调多为母女、姑嫂、妯娌或姐妹二人组成搭档,表演分“唱门头“和”坐唱“两种形式,现也已走上正规舞台。
凤阳花鼓曾被改编为歌舞进入清宫廷演出。乾隆年间编目的《霓裳续谱》一书中就收录了《花鼓献瑞》、《鼓乐呈祥》凤阳花鼓歌舞节目,使凤阳花鼓这一草民艺术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凤阳花鼓历史上最早最灿烂的辉煌。


